• Location
    咨詢電話

    400 6890 958

    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

    2023-08-21 13:54:59

    瀏覽量

    教材知識點原理解析

    *佛分析框架

    記憶:

    在*佛讀書,沒有錢財(前景分析和財務分析)

    不得不

    賺點(戰略分析)

    外塊(會計分析)

    所有者權益和留存收益

    記憶:

    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

    留存收益包括企業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兩個科目

    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原理:

    償的是流動負債,所以記憶上,分母都是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現金流量比率

    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

    公司股價上漲為什么不能增強短期償債能力

    原理:

    公司股價上漲,跟業績可相關可不相關。

    如果跟業績相關,則可以提高短期償債能力。

    當然如果能拿股票去抵押或質押,則可以換來借款,某種程度上也算增強短期償債能力。

    所以這個問題,只能理解為直接影響,不用考慮一些間接因素。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流動資產(貨幣+交易+應收+存貨等)

    速動資產(貨幣+交易+應收)

    記憶:

     流動:應交存貨

     速動:應交貨

    速動資產和流動資產里面的應收賬款和存貨

    原理:

    速動資產和流動資產里的應收賬款是賬面價值,流動資產里的存貨也是賬面價值,也就是扣除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的,因為變動的價值肯定是扣除后的價值。這個細節點需要關注。

    營運資本

    原理: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長期資本=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營運資本配置比率

    營運資本越大,流動比率越大嗎

    原理:

    不是的,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營運資本越大,說明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越大,但這是一個絕對數,比率是相對數,絕對數越大,

    如果是一個企業,同一個數值比較,那么相對比率自然也越大。

    但如果是不同的企業比較,那么就一不一定了。

    例如,A企業流動資產1000萬,流動負債500萬,營運資本為500萬,流動比率為2

    B企業流動資產是300萬,流動負債是100萬,營運資本是200萬,流動比率是3

    息稅前利潤

    原理:

    息稅前利潤=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

    這里的利息費用不包括資本化的,因為資本化的利息不影響凈利潤,不需要再加回來。

    貨幣資金是金融資產還是經營性資產

    原理:

    金融資產的其中一項定義是“從其他方收取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權利”,貨幣資金滿足其求,所以原則上在會計里面屬于金融資產。但因其有一部分是經營活動所需,所以財管考試中有時候又會把它列入經營資產中。

    長期應付款是金融負債還是經營負債

    原理:

    長期應付款默認是經營負債,但如果是因分期購買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產生的長期應付款,是列為金融負債的。

    算稅前經營利潤的時候,為什么要把利潤總額加上“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

    原理:

    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是由金融負債產生的,在會計報表上成為了經營利潤的抵減項,現在既然要算經營利潤,所以需要將抵減額重新加回來才能反映真正的稅前經營利潤。

    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的分子是什么

    原理:

    分母既然是經營資產,所以為了公式的可比性,分子肯定是經營利潤。而資產肯定是稅后的,所以分子是稅后經營凈利潤

    公式=稅后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

    稅后利息率的分母是什么

        原理:

    稅后利息率=稅后利息費用/凈負債。

    所謂的利息率其實就是利率的意思,反映的是利息額與借貸金額之間的比率。既然名字叫稅后利息率,所以分子自然是稅后利息費用,那分母為何是凈負債,而不是負債總額。

    財務管理中凈負債分為經營性負債和金融性負債。經營性負債是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例如應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是一種無息負債,能產生利息的有息負債是金融負債。凈負債全名為凈金融負債,加個凈,是個減項,是金融負債-金融資產,因為你的金融資產產生的收益能抵減利息,企業實際背負的負債就是這個凈負債。

    可見金融資產其實是個女裝大佬,其實就是負的金融負債。

    稅后利息率反應的就是企業實際背負的負債的利率

    杠桿貢獻率怎么理解

        原理:

    杠桿貢獻率=(凈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凈資產凈利率表示企業實體經營創造利潤的能力,在這個公式里面就表示借款投資產生的收益率,但因為還有利息,所以需要減去稅后利息率。

    前面的差名為經營差異率,表示股東借錢投資獲得的超額收益率。

    如果為正,就表示借款經營是劃算的,如果是負數,那就降低了權益凈利率。

    凈財務杠桿表示運用財務財務杠桿放大的倍數。

    或者將凈財務杠桿拆解,分子是凈負債,經營差異率*凈負債,就表示凈負債貢獻的收益,最后再除以股東權益,就表示這個收益對股東權益的影響比率。

    可見,杠桿貢獻率的業務含義就是,借款經營對股東權益凈利率的影響度

    總資產周轉率怎么理解

        原理: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

    表示企業每一元資產所能創造的收入,是評價企業資產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這個比率肯定越高越好。

    另外一個解釋:為了賺到本期收入,總資產周轉了幾次,所以總資產周轉率也體現了企業在一定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循環的流轉速度。比率越高,表示效率越高。

    利息保障倍數

        =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財務費用/利息費用

        =(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分母中的利息費用指的是本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利潤表中財務費用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計入資產負債中固定資產等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分子中的利息費用是計入本期利潤表的費用化利息。

       所以公式變下形,更有利于記憶:

        =(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資本化利息 )

    原理:

    分母中無論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利息都是要支付的,所以這里是全包括,跟什么形態無關,是本期的全部應付利息。

    分子中的利息費用之所以不包括資本化利息是因為資本化利息不在利潤表中,并不影響息稅前利潤。

    產權比率和權益乘數

    產權比率= 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權益乘數= 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記憶:

      產負——產婦

      權資——犬子

      產婦生下犬子

    公式其實比較簡單,刷題的過程中大概率能記住。但以防萬一,尤其是兩個公式容易混淆一起,所以得有個辨識度。

    權益乘數反映1元股東權益擁有的資產總額,評價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長期償債能力比率有哪些

    還本能力:資產負債率、長期資本負債率、權益乘數、產權比率、現金流量與負債比率

    付息能力:利息保障倍數、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記憶:

    凡是XX負債比率 的都是長期償債能力

    涉及到現金流量的,因為現金流量是一個長期性的流量,所以也是一個長期比率。

    權益乘數和產權比率這種都是總對總,大對大的,所以是長期性的。        

    反映企業營運能力比率有哪些

    營運能力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記憶:

    周轉率表示營運能力,所以含XX周轉率的就是營運能力比率                                                                                                            

    長期資本相關公式

    記憶:

    長期資本=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總額-流動負債

                  =長期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長期資產+營運資本

    金融損益(利息費用)

    原理:

    金融損益=金融負債利息收入-金融資產收益

    金融損益(管理用利潤表中的利息費用)=財務費用-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金融資產減值損失-金融資產投資收益。

    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會影響金融損益,對損益的影響為負數,要加回來。

    金融損益是稅后損益。

    應收賬款周轉率為何用應收賬款余額

    原理: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如果分母用應收賬款凈值,則周轉率增加,周轉速度加快,給人一種提高了應收款管理水平的感覺,但實際上卻是由壞賬準備引起的,自相矛盾。所以用應收賬款原值來計算。

    應收票據本質上也是應收賬款的一種,只是應收形式不同。所以這里的應收賬款是廣義的應收款,并不僅僅指“應收賬款”科目。

    另外,這里的收入金額應該使用的是賒銷金額,因為現銷金額已經周轉回來了。但實際中財務報表不會提供賒銷和現銷比例,所以采用的是營業收入。

    投資性房地產是金融活動

    原理:

    投資性房地產在會計里面是屬于經營活動,但在財管里屬于金融活動。蓋二者的分類差異導致。之所以是金融活動,是因為投資性房地產的目的是賺取租金或增值,非企業經營性活動。

    管理用報表會計恒等式的推導

    凈經營資產=凈負債+所有者權益

    原理: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經營資產+金融資產=經營負債+金融負債+所有者權益

    -》經營資產-經營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所有者權益

    -》凈經營資產=凈負債+所有者權益

    凈經營資產=經營營運資本+凈經營長期資產

    原理:

    經營流動資產-經營流動負債=經營營運資本

    經營長期資產-經營長期負債=凈經營長期資產

    相加得:

    經營資產-經營負債=凈經營資產

    -》凈經營資產=經營營運資本+凈經營長期資產

    記憶的角度來講,就是短期經營資產加長期經營資產

    息稅前利潤和稅前利潤的區別

    原理:

    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稅前利潤)——這個公式中的利息費用是狹義利息費用,即財務費用;

    稅前經營利潤-利息費用=稅前利潤——這個公式的利息費用是廣義利息費用,它等于財務費用+金融資產減值損失-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金融資產投資收益

    當廣義的“利息費用”中沒有其他金融損益時,就等于財務費用(狹義的利息費用),此時能推導出:

    →息稅前利潤=稅前經營利潤

    →息稅前利潤×(1-T)=稅前經營利潤×(1-T)= 稅后經營凈利潤

    稅前經營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

    原理:

    這個公式該怎么理解。

    稅前經營利潤是實體利潤,利息費用是債權利潤,利潤總額就是股權利潤。

    所以是實體-債權=股權

    稅前經營利潤=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就記成息稅前利潤就可以。

    稅后經營利潤-稅后利息費用=凈利潤

    原理:

    利潤總額*(1-T)=凈利潤

    利潤總額=稅前經營利潤-利息費用

    》稅后經營利潤-稅后利息費用=凈利潤

    稅后經營利潤=經營損益

    稅后利息費用=-金融損益

    》經營損益+金融損益=凈利潤

    實體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利潤+折舊、攤銷-經營營運資本增加-資本支出

    原理:

    折舊、攤銷影響利潤,但不影響現金流,所以得在利潤的基礎上加回來。

    而經營營運資本增加會引起現金流的減少,但不會影響利潤,所以在利潤的基礎上減少。資本支出同理,固定資產的增加會引起現金流的減少,但不會影響利潤。因為固定資產還要計提折舊,凈經營長期資產是一個賬面凈值,加回折舊、攤銷,才是原先的購買流出值。

    凈經營長期資產+折舊、攤銷=資本支出

    所以,公式轉化為:

    實體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利潤+折舊、攤銷-經營營運資本增加-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的增加-折舊、攤銷

    =稅后經營利潤-(經營營運資本增加+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的增加)

    =稅后經營利潤-凈經營資產的增加

    記憶上:

    實體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利潤+折舊、攤銷-短期資產增加-長期資產增加

    股權現金流量的確定

    股權現金流量=稅后利潤-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原理:

    股權現金流量=實體現金流量-債務現金流量

    實體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的增加

    債務現金流量=稅后利息-凈負債的增加

    》股權現金流量=稅后利潤-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現金流量的簡便算法

    主體現金流量=歸屬主體的收益-應由主體承擔的凈投資

    原理:

    歸屬企業實體收益=EBIT*(1-T)=I*(1-T)+凈利潤

    I*(1-T)是歸屬于債權的人收益

    凈利潤是歸屬于股東的收益

    凈經營資產=凈負債+所有者權益

    利潤表是時期,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所以調整為增加值

    所以

    企業實體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

    股權現金流量=稅后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增加

    債權現金流量=稅后利息-凈負債增加

    債務現金流=稅后利息費用+凈負債減少(-凈負債增加)

    原理:

    這個是站在債務人的角度來看現金流收入,利息就是債務人的收入,凈負債的減少說明企業在還本,對于債務人來講,也是現金注收入。相反,凈負債增加說明債務人給企業現金,所以減少了現金流。

    股權現金流=凈利潤—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原理:

    股權現金流=現金股利—股份發行

                    =凈利潤—留存收益—股份發行

                    =凈利潤—(留存收益+股份發行)

                    =凈利潤—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凈負債增加)

                    =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1-凈負債/凈經營資產)

    或者這么來理解,凈利潤是屬于股東的,但凈經營資產有增加的資金需求需要權益提供一部分,所以扣除之后,流量減存量之后的現金才是屬于股東的現金。

    增加的金融負債=凈負債增加-動用的金融資產             

    原理:

    凈負債增加=增加的金融負債-增加的金融資產;

    》增加的金融負債=凈負債的增加+增加的金融資產;

    》增加的金融資產=預計的金融資產-基期的金融資產=-(基期的金融資產-預計的金融資產)=-可動用的金融資產;

    》增加的金融負債=凈負債的增加-可動用的金融資產

    如果沒有可動用的金融資產

    則增加的金融負債=凈負債的增加

    外部融資需求量計算方法

    記憶:

    總額法=凈經營資產的增加=融資總需求-可動用的金融資產-留存收益增加

    增加額法=增加的經營資產-增加的經營負債-可動用的金融資產-留存收益增加

                =增加的營業收入*(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百分比)-可動用的 

                   金融資產-預計營業收入*營利凈利率*利潤留存率

    資金需要量

    外部融資需求量= 增加銷售額需要增加的資金量-留存收益增加額(預測期銷售額×銷售凈利率×利潤留存率)

    記憶:

    這種只能結構化的按邏輯去記憶。

    1、需要多少資金

    2、內部能解決多少

    3、還需要多少

    外部融資需求=增加的營業收入×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增加的營業收入×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銷售額×預計營業凈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分子分母同乘以銷售收入

         =銷售增長率*(基期經營性資產-基期經營性負債)-留存收益增加額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理解:

    外部融資需求=增加的營業收入×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增加的營業收入×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銷售額×預計營業凈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通常假設可動用金融資產為0

    除以增加的營業收入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銷售收入*(1+g)/銷售收入*g×預計營業凈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g)/g×預計營業凈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融資總需求=凈經營資產的增加

                     =銷售增長額*凈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

                     =銷售增長額/凈經營資產周轉率

                     =基期凈經營資產*營業收入增長率

    原理:

    這個是從管理用財務報表角度講的。融資后是投入到經營活動中的,所以要從經營活動的角度,所以是凈經營資產。

    首先凈經營資產=凈負債+股東權益

    融資渠道要么債權(外部的)、要么股權(內部的)

    外部融資就是借款等引起凈負債的增加。

    內部融資就是留存收益的增加、引起的是股東權益的增加。

    融資總需求來自內外兩渠道不就是凈負債的增加和股東權益的增加、這兩個相加就是凈經營資產的增加。

    營業收入增長率等同于凈經營資產增長率,因為假設前提是相關資產負債與營業收入之間保持穩定的百分比

    外部銷售增長比為負數             

    原理:

    比例為負數,說明外部融資需求為負數,則企業有余額,可以用來做短期投資。

    提高權益乘數對外部融資額的影響

    理解:

    權益乘數=資產/權益

    提高權益乘數,要么分子變大,權益不變,資產增加,那就意味著負債增加

    要么分母變小,資產不變,權益變小,那么負債得增加

    而負債增加只會增加外部融資額

    凈經營資產周轉率同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的關系

    理解:

    凈經營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凈經營資產

                             =營業收入/(經營資產-經營負債)

                             =1/(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

    內含增長率的計算(簡易法)            

    原理:

    凈經營資產增加=利潤留存

    期初凈經營資產=期末凈經營資產-利潤留存

    》凈經營資產增加率=利潤留存/期初凈經營資產

    》凈經營資產增加率=利潤留存/(期末凈經營資產-利潤留存)

    =銷售增長率=內含增長率

    =預計營業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周轉率*預計利潤留存率/(1-預計營業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周轉率*預計利潤留存率)

    而凈經營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經營資產-經營負債)=1/(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

    所以公式可以

    =預計營業凈利率*預計利潤留存率/(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預計營業凈利率*預計利潤留存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

    滿足一定條件下的銷售增長率,因為不增長新股,所以權益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期初股東權益              

    原理:

    》可持續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留存收益本期增加/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利潤留存率/期初股東權益

    上下同除以期末資產

    》本期營業收入×營業凈利率×期末資產×本期利潤留存率/期初股東權益×期末資產

    》(銷售凈利率×期末總資產周轉次數×期末總資產期初權益乘數×利潤留存率)

    》期初權益本期凈利率×本期利潤留存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原理:

    可持續增長情況 下,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權益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留存收益本期增加/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利潤留存率/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利潤留存率/(期末股東權益—本期凈利潤×本期利潤留存率)

    將分子分母同時除以期末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期末股東權益×本期利潤留存率/1—(本期凈利潤/期末股東權益×本期利潤留存率)

    =三連乘積/(1-三連乘積)

    》期末權益凈利率×本期利潤留存率/1—(期末權益凈利率×本期利潤留存率)=(銷售凈利率×期末總資產周轉次數×期末權益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1-銷售凈利率×期末總資產周轉次數×期末權益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

    =四連乘積/(1-四連乘積)

    》(權益凈利率×本期利潤留存率)/(1-權益凈利率×本期利潤留存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簡易法)             

    原理:

    》利潤留存/(期末所有者權益-利潤留存)

    》利潤留存/期初所有者權益

    判斷本年可持續增長率與本年實際增長率是否一致

    原理:

    看股東權益增長率是否不變。

    股東權益增長率相關的比率,無非是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中有資產,所以可以看資產周轉率。

    一層一層推導下來。

    財務政策和經營效率不變

    原理:

    財務政策不變說明資產負債率和留存收益比率不變,根據資產負債率不變可知權益乘數不變。

    經營效率不變指的是營業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不變

    若同時滿足三個假設,為什么可持續增長率就不等于基期可持續增長率

    原理:

    三個假設不變,即周轉率不變,資本結構不變,不發股票,但營業凈利率和利潤留存率變化,則利潤累積數和期初股東權益數,必然不成比例變化,留存收益增加/期初股東權益,此時可持續增長率自然不等同于基期可持續增長率。

    因為滿足這三個條件,

    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率

    而資本結構不變,總資產增長率=所有者權益增長率

    不增發新股,則所有者權益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期初股東權益

    可持續增長率就是滿足一定條件下的銷售增長率

    在倒算營業凈利率的時候,可以通過權益增長率來算留存收益增加,而留存收益的增加就是利潤留存的增加,再根據利潤留存率倒算凈利潤。

    通貨膨脹對企業財務活動的影響

    (1)引起資金占用的大量增加,從而增加企業的資金需求;

    因為通貨膨脹,會導致物價上漲,企業購買原材料設備等需要的資金跟多,所以增加企業的資金需求

    (2)引起企業利潤虛增,造成企業資金由于利潤分配而流失;

    通貨膨脹會導致企業利潤虛增,比如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0%,和去年相比今年利潤增長率為10%,表面上看利潤增加了,實際上扣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后,企業利潤并沒有增加,所以虛增了企業利潤,有可能會增加股利分配額,所以造成企業資金由于利潤分配而流失

    (3)引起利潤上升,加大企業的資金成本;

    通貨膨脹會引起利潤上升,有可能會增加股利分配額,所以會加大企業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也是會加大企業的資本成本。

    (4)引起有價證券價格下降,增加企業的籌資難度;

    證券價值等于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通貨膨脹市場利率上升,則折現率上升,現值下降,因此證券價格下降

    (5)引起資金供應緊張,增加企業的籌資困難。

    通脹時期,央行會收緊銀根(提高準備金率和利率),使得銀行信貸規模下降,增加籌資難度;

    樱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