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tion
    咨詢電話

    400 6890 958

    拆解財務指標:利息保障倍數

    2023-07-13 08:29:05

    瀏覽量

    企業之所以會產生利息支出,是因為存在外部借款,也就意味著企業在舉債經營。借款的存在一方面可以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為企業增加了按期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的壓力,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風險。

    怎樣衡量企業是否具有還款能力?最直觀的財務指標就是利息保障倍數。

    1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已獲利息倍數,從這個指標名稱來理解,利息保障倍數是一個比率,被保障的部分是利息支出,是分子,那么企業用什么來保障能夠支付利息?企業借款是為了經營,經營是為了獲取利潤,所以能夠保障企業支付利息的也應該是利潤,在指標計算中利潤部分通常使用的是息稅前利潤(EBIT)。

    所以,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息稅前利潤=凈利潤+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利息支出是指企業需要償付的所有借款利息,而在財務報表中,這些利息一部分進行費用化計入財務費用,一部分資本化,計入了資產成本。

    假如利用這個指標來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當然是越大越好,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如果10倍于利息支出,說明企業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確保利息的按期支付。按照這個思路,利息保障倍數至少要大于1,如果小于1,說明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無法支付利息,那么舉債經營只能讓企業的經營狀況愈加糟糕,杠桿效應也就無從談起。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察息稅前利潤時,只需要關注經常性利潤,這部分才是企業真實的利潤所在,其他非經常性收益雖然也能夠讓利潤增加,但這部分是偶發不可持續的,企業的經營和維持不能依賴于這部分利潤。

    利息支付是真實的現金流出,但賬面的利潤卻并不一定會產生真實的現金流入,從利潤轉化為現金中間存在時間差,這種時間差可能會造成利息保障倍數大于1但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支付利息的狀況出現,所以由利息保障倍數又延伸出一個新的指標,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現金凈流量/利息支出,經營現金凈流量是企業的沉淀資金,這個指標反映1元的利息支出在企業賬面上有多少元的經營資金做保障,相比利息保障倍數,這個指標的可靠性相對較高,但同樣也要剔除非經常性現金流入部分,避免造成計算結果的高估。

    無論是利息保障倍數還是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都同樣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只考慮了有息負債。企業借款中還會存在無息負債,這部分雖然沒有利息支付的壓力,但是同樣需要企業還款。

    所以想要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我們不能只通過一個財務指標的結果進行判斷,而是需要通過幾個指標的聯動來綜合進行評價。

    2杠桿作用的放大效果是雙向的

    評價企業的經營情況是否良好,需要查看兩方面,也就是利潤和資金,能夠體現這兩方面成果的最直觀數據,就是銷售凈利率和經營現金凈流量。

    同樣剔除非經常性損益來查看銷售凈利率和經營現金凈流量,兩者數據越高,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越好,這時企業的自有資金可以維持正常的經營,大概率不需要尋求外部融資。

    當銷售凈利率和經營現金凈流量兩個數據有一個出現下降,或者兩個同時下降時,就意味著企業的經營出現了問題,這時企業就可能會產生借款需求。

    例如行業的競爭加劇、競品增加,企業為了穩定和增加客戶會考慮讓渡部分利益,銷售凈利率開始下降,同時應收賬款賬期拉長;行業內競爭企業的增加讓供應商的選擇范圍更廣,在談判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這樣就導致供應商不愿再給予企業原來的賬期,賬期縮短應付賬款這種無息貸款的規模縮小,經營現金凈流量收縮,企業為了確保正常運轉,就會開始尋找外部資金來源,出現了銀行貸款和利息。

    利息的出現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導致銷售凈利率繼續下降,按期支付利息以及本金的償還增加了資金壓力,這時想要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僅僅依靠利息保障倍數或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參考總資產收益率。

    企業投入資金是想要獲取收益,從外部借款進行舉債經營,那么企業想要獲取收益就需要多于利息,這樣企業才能從中獲得好處,財務杠桿發揮的放大效應才是正向的。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將總資產收益率與借款利息率進行比較,當總資產收益率大于借款利息率時,說明舉債經營有效、財務杠桿發揮正向放大作用;當總資產收益率小于借款利息率時,說明將借款投入經營中,并沒有獲取更多的收益,企業的自造血能力不足,財務杠桿會發揮反向放大作用,利息支出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借款的存在增加了財務風險,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企業甚至會出現無法按時償還借款的情況,引發信用危機和資金斷裂風險。

    當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時,大概率不會尋找外部資金,但還有一小部分,會考慮進行業務擴張,讓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自有資金可能是不足以支持業務發展的,企業需要借款來完成目標。

    業務擴張伴隨著高風險,這種風險可能不會體現在銷售凈利率和經營現金凈流量中。假如借款用來購買新的生產線,生產線的成本計入固定資產,按月進行攤銷,支付的資金在投資現金流中體現,因為生產線擴張初期,產品的銷量和產量可能并不會急劇增加,大量產能閑置,銷售凈利率和經營現金凈流量并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但如果考察總資產收益率指標,資產的增加會讓總資產收益率下降,當這個數據低于利息率時,企業就需要盡快發揮新生產線的作用,及時調整生產計劃,降低閑置率,提高總資產收益率,發揮資金效用,避免無效投入。

    在計算總資產收益率時,需要關注兩點,第一是剔除不良資產的影響,第二是關于收益數據的選擇。

    不良資產包含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積壓或嚴重減值的存貨、爛尾的在建工程、實質為借款的長期股權投資、貶值的商譽等,這部分數據都會造成資產的高估;收益數據按照公式應該是選擇凈利潤,但是如果要和利息率進行對比,統一口徑的話,可以考慮選擇息稅前利潤,同樣也要剔除非經常性收益的影響。這樣利用修正后的數據計算出的總資產收益率,才更貼近企業真實的情況,方便進行比較和判斷。

    3時點數據會影響判斷

    我們上面提到的財務指標,其中有一部分取自于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除了取數的口徑,我們還不能忽略這些數據是截止某一時點的數據,企業可以利用一些操作來美化這些時點數。

    企業都希望對外公布的報表中能有大量的貨幣資金,但這只能證明截止某一時點,這些貨幣資金確實在企業賬上,時點之后是否還存在就無法保證了。例如企業可以通過關聯交易在時點前將資金轉入,這樣貨幣資金與經營現金流入都會增加,在時點過后將資金找理由轉出,期間沒有給關聯企業造成任何損失,美化了財務報表,但并不能使企業缺少資金維持經營的狀況好轉。

    會出現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財務報表顯示出異常,一方面顯示有大量的貨幣資金在賬戶中沉淀,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額借款,這樣就形成了存貸雙高。按照正常的經營思維,企業在擁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通常不會考慮從外部尋求借款,而企業如果從銀行或第三方機構申請了借款,那么就不會讓這些錢長時間躺在賬戶里,會想辦法盡快把它們轉化為資源投入到經營中,從而獲取更多的收益。否則單純依靠活期利息收入,無法覆蓋利息支出,對企業的利潤造成負面影響。

    這種極端又違反常理的現象,如果是短期的,可能尚可用企業需要時間進行戰略規劃和調整來解釋,如果長期維持這種情況,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財務造假,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狀況是否是真實的。

    利息保障倍數的計算公式雖然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考慮取數的口徑是否需要根據企業情況進行調整,也需要聯動其他財務指標綜合進行思考和判斷。單一的指標并不能完全支撐某一個論點,能夠簡單得出結論的情況僅僅是在財管考試中,工作時我們所面臨的是更加復雜的環境,需要正確理解指標的含義才能更加靈活的運用。

    資料來源:漫談財管

    樱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