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同學和我交流她理解的三者關系,她的觀點:
1、崗位不同;
2、視角不同;
3、工作的側重點不同;
是從面到點發現問題、逐漸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
我覺得很在理,先就她的觀點,我做下展開。
崗位不同,顯而易見的觀點,不做展開和贅述。
視角不同呢,財務分析的視角更多是基于財務數據和財務的傳統認知。而到了經營分析,是要通過數據組合反映經營健康度的狀況,以及是否存在風險的提示。最后再說財務BP,我之前也說過了,就是要以終為始的視角去看哪些問題和組織業績目標要協同而去做保障工作,對于出現的問題,要去發現并解決。
而最后的工作側重點不同,我也來簡單展開下。
財務分析,側重點就數論數,反映工作做好即可,大部分財務分析都是這個做法。而經營分析呢,更多通過包括業務數據在內的數據組合,通過邏輯來展現經營健康度,發現了問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也就是論點論據論證的模式。到了財務BP,側重點應該在解決問題上,也就是做減法的過程。
所以,我一直的觀點就是,財務BP不是高階版的FP&A。
現在開始說我的觀點,補充幾點:
1、輸出價值不同;
從老板的視角,財務BP如果做到位,價值肯定高于經營分析和財務分析的。畢竟,解決問題就好比抓到耗子一樣,有結果了,總是最贊的。
因此,如果財務BP僅僅能夠提出問題,而沒有方案,或者方案不能落地,或者財務BP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就還得修行。
2、待遇不同;
3、職場發展空間不同;
我從帶團隊的經歷來分享一下,財務分析的下一站完全可以往經營分析走,而經營分析往前一步就是財務BP,而財務BP剛開始還是偏財務的標簽,但經過實戰鍛煉,可以往運營發展的。
試想,到了運營后,你選擇工作的機會是多了還是少了?
4、認知格局空間不同;
這點是很多人意識不到的一點,就是隨著實踐,你的認知空間陸續打開,包括被動接收很多信息。對人的成長特別好。
如果追加一句新的話,那么就是:人的職業發展,認知不到應該認知的世界,才是最大的職業發展風險。
資料來源:老吳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