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tion
    咨詢電話

    400 6890 958

    藥企財務“升值計”

    2023-06-30 14:17:12

    瀏覽量

    “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這是流傳在財務人員圈子里的“自嘲”。

    翻開某招聘網站,搜索“財務”,薪資基本在3千到5千這個區間。與收入不匹配的是財務往往有著較高的職業風險。財務標錯小數點、轉錯款、寫錯一個字全部重來的“事故”每天都在上演。

    但這些對藥企的財務人員來說,都只能算小麻煩。醫藥行業為什么面臨“最嚴監管”?恐怕是因為里面的問題足夠多、足夠大。

    在藥企合規推進過程中,大眾的眼球多被“帶金銷售”“商業賄賂”“權色交易”等“勁爆”新聞所吸引。而作為財務管理的實際執行者——財務人員,往往被忽略了。

    近期,一哥走訪了多位藥企財務人員,令人意外的是,經過交流,其實是打破了我以往對財務人員的刻板印象。他們并沒有墨守陳規,而是積極創新。他們也渴望跳出框架,對傳統模式的弊端Say No。

    一場藥企財務的積極“突圍”,正在上演。

    1

    “跳出來”

    回頭看,2017年“兩票制”落地確實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分水嶺。大大小小的醫藥公司經歷了一輪殘酷洗牌,大包模式行不通了,推廣和銷售必須分離。“發票”成了代理商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財務只認票,有票才能走款。”有著藥企多年財務管理經驗的白女士說。

    但很快白女士就發現,代理商拿過來的發票“名目”五花八門,調研費、會議費、營銷費、培訓費什么都有,但又拿不出對應的業務材料來佐證這些費用發生的真實性。

    “這就存在虛開發票的風險,如果查起來,公司也是要受牽連的。”

    而最頭疼的還要數和代理商們“斗智斗勇”。

    “有的代理商為了早一點拿到費用,也會做出‘讓步’。不就是簽到表、會議照片嘛,行,拿一張紙,歪歪扭扭地寫上十幾個名字,再復印一份給你。或者用一個老式的諾基亞手機,圖片拍得巨模糊,打印成黑白的文件交過來。態度十分誠懇,但做法十分粗糙。”

    代理商不認為自己有錯,反而十分委屈,有時甚至會認為是財務故意刁難:“她只告訴我這么做不行,但沒有給我一個其他的解決辦法。那我的業務還做不做了?”

    代理商的性格大多比較強勢,說話也很直接。但企業的模式要轉型,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

    “領導們要做頂層設計,執行的人要梳理各個環節。財務部門是否要介入業務?與業務部門如何銜接?責任范圍如何劃分?其次,要做到合規,就必須改變代理商們已有的推廣模式,要符合更精細化的要求。除了這些,財務的日常工作要正常進行。”白女士坦言,“這些壓力已經超出了財務應該承擔的范圍。”

    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之前,財務始終要在公司和代理商之間周旋,而且常常是里外不是人。

    “領導肯定不希望業務受影響,要求財務人員盡力去跟代理商協調、溝通,但有些問題本身就是無解的,除非跳出(原有的框架)來。”

    但留給藥企猶豫的時間不多了。2017年4月起,全國各地陸陸續續公布虛開發票大案,涉案金額較大的企業中多半是醫藥企業,其中涉案金額巨大的一家藥企甚至逃稅金額接近百億元人民幣。

    “稅務嚴查時期,每天都能在群里看到某地某家企業‘爆雷’了。我在這些新聞里會格外關注是否有財務人員受牽連的情況。那時一度想要轉行,如果公司不愿意跳出來,那只能我先跳出公司了。”白女士感嘆到。

    2

    “雞飛狗跳”

    接到稅務局電話之前,劉先生正在核對當天的工資表,審核無誤之后需要報給領導審批簽字。按公司規定,其他日常報銷費用如差旅費、加班費、培訓費等都需和工資一起發放。

    劉先生至今已有8年的財務工作經驗,他幾乎只需掃一眼就能知道這筆報銷有沒有問題。果然,在他馬上要處理的費用中,其中一筆會議費用明顯超過了公司的費用標準,業務人員提交上來的參會人員名單、費用明細和費用報銷單略有出入,正當劉先生準備駁回這筆費用時,電話響了。

    “合規和受到稽查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企業合規了,也有可能受到稽查。那段時間我們公司的業務做得比較好,涉及的金額比較大,可能是觸到了稅務局的風險警示。”

    劉先生此人不茍言笑,說話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當我約他到公司樓下的咖啡館聊天時,他坐下前的第一句話是:“開票了嗎?”

    面對稅務稽查的通知,他沒有慌亂,自認為平時的工作做得足夠細致,公司對代理商管得也比較嚴,只要按要求把材料提交上去,這事很快就過去了。

    但問題恰恰就出現在“材料”這一步。需要提交的材料太多、太雜,包括但不限于:營銷人員報銷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明細、票、合同、銀行付款憑證、費用報銷單,還包括發票內容與會議日程、參會人員、會議地點等要素是否相符等等。

    “這些東西要找出來不難,難的是要一一對應,而且要快。稅務局只給了三天時間,但是所有的材料堆到一起就有十米高。所有內勤人員都來幫我們整理資料,但很快發現,如果對業務情況了解得不夠,問題還是很多。那幾天我們幾乎是24小時工作,忙得雞飛狗跳。”

    稅務局檢查的重點是圍繞業務的真實性,查看合同、業務、發票、資金能否相互對應一致。通過這次稽查,劉先生發現,針對業務人員推廣行為的過程管控,依舊存在人員組織關系、流程設計上的漏洞,這些都是需要企業進一步整改的側重點。

    “以前我們說合法、合規,現在的要求是還要合理。營銷費用的預算標準,推廣過程管理工作,推廣活動完成標準,費用撥付的依據等等,全是一個一個的細節。”

    聊到這里,劉先生陷入沉思,似乎還在回味稅務稽查時被工作量壓得幾近“情緒崩潰”的后怕。最后他拋出一個問題:“財務應該如何推動業務?”

    03

    “天花板像地板一樣低”

    35歲的張先生也有類似的迷茫。他在某藥企擔任財務主管,今年公司新增了一個崗位,財務BP,但這個崗位并不歸屬財務部,而是歸屬總經辦,直接向總經理匯報。

    這讓張先生心里不是滋味,“第一次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懷疑。”

    經過張先生的觀察,財務BP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和業務人員“混”在一起。而這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道“奇觀”:財務BP牽頭給公司市場部和代理商們做業務培訓。

    旁聽會議后的張先生有些郁悶,“對方提出來的很多想法,我都有想過。但我始終覺得,財務就是財務,不要對業務介入過多,業務主要還是業務部門來負責。財務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票據核對、費用核算、費用標準把控等,至于追蹤業務動態這些,不應該是我們來管。”

    但是財務BP的出現,的確讓張先生看到了財務崗位的另一種可能性。

    深入業務一線,梳理和優化業務財務流程,在業務前端快速識別和規避風險,為業務部門提供良好的財務支持和服務,用財務專業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問題。

    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發展空間更大。突出的財務BP未來可晉升至財務總監或者首席財務官,由于兼具對公司業務和財務的了解,部分財務BP甚至可最終向CEO發展。

    “如果只是做財務核算,職業天花板像地板一樣低。”張先生表示。

    04

    “事業最終是由人來完成”

    當前,越來越多的藥企加速邁進數字化轉型,合規性要求的升級是驅動企業轉型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幫助藥企引入數字化推廣合規管理平臺的過程中,陳女士接觸了很多藥企財務人員,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通過一套標準化的工具和流程,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業務人員和代理商們長期存在的業務過程管控、證據鏈留存和票據管理的問題。

    憂的是,這樣一來,財務管理的范圍擴大了,與業務鏈接更緊密。短期內增加了工作量,不僅要學習一套新的系統和流程,更重要的是需要適應角色的轉變。

    “財、稅是藥企合規管理體系的核心,與此同時,它必須圍繞業務真實性來展開,必須形成‘合同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發票流’四流一致,因此,業財融合是趨勢。藥企財務管理要深入業務,而且財務工作要前置,梳理業務流程,隨時對流程進行調整,為企業降本增效。對個人發展來說,深入業務,才能更好地實現從財務到財務BP的職業轉型。”

    在談及系統的設計思路時,陳女士說:“我們會把使用頻率最高、需求最大的功能及時和技術人員溝通,他們再去做技術優化。我們會梳理財務邏輯,拆解成每個具體的功能模塊,如個人完稅、費率計算、材料編碼化、服務報告自動生成等等。其實系統最早的用戶是我們自己,我們在使用過程中切身感受到財務工作的需求點,后面都會反饋到產品功能的優化上。”

    陳女士是所有受訪對象里最年輕的一位,她是一名“Z世代”,95后,他們一出生就與互聯網技術無縫對接。在她看來,醫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大大落后”了。

    “要問的不是為什么要轉型,而是為什么還不轉型?”她說,“我希望我站在財務人員的視角,能讓藥企合規管理落到實處,落到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中來,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減輕職業風險,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因為說到底,一切事業最終都是由人來完成的。”來源:互聯網

    樱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