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產品的競爭,更多的是效率的競爭,作為財務人員,每月應重點關注資產的周轉效率,尤其是存貨(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每月應動態跟蹤匯報。
衡量公司資產管理效率的財務比率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營運資本周轉率、非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本文主要闡述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兩個資產管理效率指標:
一、應收賬款周轉率
1 .計算方法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營業收入/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營業收入/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與收入比=應收賬款/營業收入
2、此指標關注的重點:
A、營業收入的準確性,現實業務中,只有跨月或超過信用期的應收賬款才會體現在應收賬款余額之中,一般當月發生業務,當月收回應收即代表該業務在月底不存在應收賬款,因此營業收入=(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B、應收賬款年末余額容易受季節性、 偶然性和人為因素影響。在用應收賬款周轉率進行業績評價時,可以使用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數,其次應關注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問題;財務報表上列示的應收賬款是已經計提壞賬準備后的凈額,而營業收入并未相應減少。其結果是,計提的壞賬準備越多,計算的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越多、天數越少。這種周轉次數增加、天數減少不是業績改善的結果,反而說明應收賬款管理欠佳。
另外企業銷售過程中不總是產生應收賬款,還有應收票據。因此指標應動態觀察,靜態去看容易誤導。
二、存貨周轉率
1 .計算方法
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收入/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365 /(營業收入/存貨)
存貨與收入比=存貨/營業收入
2、此指標關注的重點:
A、計算存貨周轉率時,分子使用“營業收入”還是“營業成本”作為周轉額,要看分析的目的。評估資產的變現能力釆用“營業收入”,評估存貨管理的業績,應當使用“營業成本”計算存貨周轉率,因為收入中含有毛利率,不是存貨的真實成本。
B、應關注構成存貨的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間的比例關系。財務人員除了計算總的存貨周轉天以外,每月應同時計算出重要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可以分客戶或區域等根據企業需要)分項周轉天數。注意原材料、在產品用耗用成本,產成品用銷售成本。
C、我們在評估存貨管理的業績時,存貨周轉率=[ 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應考慮是否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如果有計提,計算這個指標時要將跌價準備加回去。因為計提的壞賬準備越多,計算的存貨周轉天數越少。這種周轉次數增加、天數減少不是業績改善的結果,反而說明管理欠佳。
D、我們在分析存貨周轉天數時,應關注企業毛利率水平、應收賬款周轉率。例如企業通過少轉成本增加報表利潤,那么企業毛利水平會不正常,同時存貨金額會增加。
作為財務人員,我們應明白,任何指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分析指標結果的同時,應根據不同企業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只看指標的結果來進行判斷,否則任何指標的計算終將是一個會計的數字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