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是衡量企業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量化指標,主要包括質量預防支出,過程控制支出、出現質量問題內外部損失費用,財務人員應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通過對質量成本的相關數據的收集、對比分析,找出異常點,深入現場與質管部、車間、技術部一起從源頭控制質量成本費用,實現企業降本。做好企業質量成本分析,財務人員關注的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收集
信息化時代,數據是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財務人員每個月面對的數據非常多,盲目的數據收集,獲取的數據流于形式無法有效利用。如何有效地收集數據主要取決于公司的信息化程度及財務管理水平。財務部明確質量成本管理的目標和方向后設計質量成本對應的表單,每月通過信息系統自動獲取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2、質量成本表單設計應包含的主要內容:
A.預防成本:預防是降低質量成本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質量管理培訓費(主要對應的財務科目:管理費用-職工薪酬-職工培訓費且成本中心:質保部)
質量評審費(管理費用-認證費,且成本中心:質保部)
質量管理人員薪酬福利
質量管理活動費(與政府/客戶/供應商 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費用、質保部門辦公費用;質量情報、質量標準發生的費用)
保險費(對預防產品、原材料)質量帶來的售后的損失所投入的保險費用,含:產品責任險、產品召回責任險)
新品開發設計/過程/試驗費(新產品開發和試制、檢驗和試驗一系列活動所產生的費用)。
B.過程管控質量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供應商評估費用、材料進貨檢查、內部產品審核、產品檢查等過程相關的費用
實驗及檢驗收設備的折舊費及維修費用、檢具器具的鑒定費用
質保部過程檢驗人員、薪酬福利及五險一金
C .內外部損失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生產過程損失費(因產成品、半成品、在制品達不到質量要求且無法修復或在經濟上不值得修復造成報廢所損失的費用。)
材料損失費(原輔料材料在采購、運輸、倉儲、篩選等過程中因材料本身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費用)。
質量問題引起的停工損失費。
產成品損失費(成品發往客戶前發現的不合格品費用:如超期復檢廢品及成品報廢損失等)。
退貨及不合格品返修損失費、客戶投訴處理費、產品質量訴訟費用、因產品質量問題產生的折價費用。
因質量問題產生的緊急交付費用(加班費、包裝費、運費等)
3.數據分析、找出異常點
財務人員應該按照上述表單內容,借助公司信息化快速收集公司質量成本數據,每月動態跟蹤,通過與歷史最好水平、集團內部標桿水平、預算進行對比,識別出異常指標,督導質管部門專項進行匯報,明確后續的改善措施。
4.改善措施錄入會議跟蹤系統
找到問題點并明確改善措施后,財務人員將相關的措施、責任人、完成時間錄入會議跟蹤系統,責任人在確定的時間提交相關的佐證記錄,直至問題點關閉為止。形成閉環。
微利時代,避開產品質量談降本意義不大,降低公司質量成本的關鍵在于做好質量預防,提前識別質量風險點,因為每一個在下道工序發現的不良,都需要花費雙倍甚至更多的成本才能彌補。通過數據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設計、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產生的返工、返修、項目變更的質量損失成本數額非常大,這還只是顯性的成本損失,還有一些隱性的成本損失如內部工作效率的嚴重降低、外部客戶流失、品牌信譽度損失等。
質量成本控制全員應遵循“預防勝于治療”、“第一次就做對”的原則,最大限度降低公司質量成本,實現企業降本增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