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收入的角度有很多,我一般先看增長率。
收入增長率=(當期收入-前期收入)/前期收入
洋河股份2021年收入253.5億,同比增長率20.14%。
彼得·林奇根據公司的增長速度,將公司分為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和隱蔽資產型。
這里我們只關注前四種類型,同時,大部分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周期性。
我定義增長速度快慢的參考標準是GDP增速。
現在我們國家的GDP增速是5個點左右,如果一家公司的增長速度在2%到5%,可視為緩慢增長型;如果是GDP的兩倍,10%左右,視為穩定增長型;如果是GDP的四倍,則是快速增長型公司。當然,也有些公司的增長速度超過30%,屬于高速增長型。
公司每年的增長率都會有波動,此時我們可以使用復合增長率判斷公司的增長速度。
比如,一家公司2015年的收入是100億,2020年的收入是200億,則公司5年復合增長率是:
(200÷100)^(1÷5)=14.87%
5年復合增長了14.87%,屬于穩定增長型公司。
當我們知道一家公司的增長速度之后,就可以與同行及行業增速對比,這種對比肯定會有差異,差異背后可能就是我們選擇一家公司的理由。
分析完增速,我們接著看收入的結構。
第一個結構是行業結構。
有些公司多元化經營,涉足不同行業,不同行業就會有不同的增速。在一開始我不建議研究多元化經營的公司,研究一個行業就夠難了,何況兩個、三個。
第二個結構是產品結構。
大部分公司都是通過銷售產品獲得收入。
收入=銷量*均價
洋河股份2021年白酒收入244.4億,同比增長21.28%,白酒銷量18.4萬噸,同比增長18.13%,白酒均價13.28萬/每噸,同比增長1.74%。
通過銷量和均價數據我們發現,洋河2021年的增長主要來自銷量的增加。
洋河在年報中也公布了白酒產品的兩個結構,一個是中高檔酒,2021年收入215.21億,增長22%;一個是普通酒,2021年收入31.18億,同比增長16%。
洋河的白酒結構主要以中高檔白酒為主。
針對產品結構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如果大家了解洋河就知道洋河的中高檔白酒包括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以及雙溝系列的珍寶坊、封壇酒和蘇酒。
夢之藍里還包括夢3(水晶版)、夢6+、夢9、手工班等。
不同的產品價格不同,面對的受眾不同,競爭對手也不同。
洋河股份沒有在年報中公布具體產品的收入和銷量,這些內容需要通過調研獲取。
第三個結構是銷售模式。
有的公司采取經銷商模式,將產品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將產品銷售給用戶。有的公司采取直營模式,直接將產品銷售給用戶。
大部分公司都會同時采用兩種銷售模式,只不過有的公司更傾向于經銷商模式,有的更傾向于直營模式。
洋河股份2021年批發經銷收入242.74億,同比增長21.32%;線上直銷收入3.64億,同比增長11.85%。
洋河的銷售模式主要依賴經銷商。
第四個結構是區域。
區域有很多維度,可以是國內和國外、省內和省外,像我們國家還會將地域分為華北、華東、東北、華南、華中、西南、西北、港澳臺地區。
洋河股份2021年省內(江蘇省)收入115.56億,同比增長20.87%;省外收入130.83億,同比增長21.43%。
現在省外的收入已經超越省內,增長速度還比省內高一點。
對于白酒公司來說,省內省外的區分很重要。
雖然中國的白酒公司有很多,但是真正走向全國的寥寥無幾。
對于有些公司就沒有省內省外的概念了,比如騰訊的微信,它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沒有地域上的限制。
第五個結構是用戶。
有些公司的主要用戶是個人消費者,也就是To C (to consumer);
有些公司的主要用戶是企業,也就是To B (to business);
有些公司的用戶是政府,也就是 To G (to government)。
不同的用戶結構會影響公司的銷售策略。
這里要注意有的公司是通過經銷商的模式面對終端用戶,有的公司直接面對用戶。
如果公司的用戶是企業,還要關注用戶的數量,過度依賴大客戶,大客戶停止購買公司的產品,那公司的收入就會大幅度降低。
白酒公司會通過廣告等方式強化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從而觸發終端用戶的購買行為,此時中間渠道扮演了“送貨員”的角色。
如果白酒公司的品牌影響力不是很強,經銷商的角色就比較重要,經銷商承擔了“銷售員”的角色。
根據白酒的檔次、飲用的場合,白酒的終端用戶也會不同。
分析完收入結構我們最少要知道三件事:
首先,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是什么;
其次,公司通過什么方式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
最后,公司收入的健康程度或可持續性。
當然,如果你夠用心的話,還可以思考,用戶為什么要購買公司的產品或使用公司的服務?
成本
分析成本我們還是要看結構。
第一個結構是成本占收入的結構,也叫成本率。
成本率高,說明公司的成本高;成本率低,說明成本低。
第二個結構是成本內部的結構。
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固定資產折舊)、人工成本、水電煤成本等。
不同的成本結構反映公司生產產品的特征。
這里還出現一個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概念。
原材料屬于可變成本,生產的多就用的多,生產的少用的少。
制造成本大致屬于固定成本,無論生產多少,機器的折舊都是一樣的。
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可變成本對成本的影響。
比如輪胎公司,輪胎的主要原材料是橡膠,橡膠價格上漲,公司的成本就會增加。
另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為公司提供原材料、機器設備的公司數量,也就是供應商數量。
如果供應商的數量很少,供應商可以控制產品的價格,使公司的成本增加。
毛利
收入減去成本就是毛利。
分析毛利和分析收入的角度差不多,這里我們就講下分析重點。
首先是毛利規模,也就是毛利率,毛利率是公司盈利能力的第一個指標,也可以說是初步利潤,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強,反之盈利能力弱。
看完總體毛利率,再去看每個結構都毛利率——行業、產品、渠道、區域。
在這里一定要想為什么,為什么同一個行業,不同的公司之間的毛利率差別這么大,差別的背后就是公司的競爭能力,也是我們投資公司的關鍵因素。
然后看毛利增長率,這一點和收入增長率一樣,此時還可以與收入增長率對比,如果比收入增長率高,說明成本增長速度是下降的;如果比收入增長率低,說明成本增長速度是上升的。
如果一家公司的收入增長速度很快,成本增長速度更快,那么公司取得的毛利也是低的。
碰到這種情況也要思考為什么。
最后縱向對比。
對比分析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橫向,與其他公司的對比;縱向,與公司歷史數據對比。
縱向對比可以與去年的數據對比,也可以與5年、10年,甚至公司剛成立的數據對比,在一家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毛利率也是不同的,這時候就要思考,公司做了哪些改變。或者公司是不是受到更激烈的競爭,而降低了利潤。
在分析收入的時候也需要這種縱向對比,尤其要關注異常數據,比如某年大幅增長或大幅降低,要詳細了解背后的原因。
以上是分析利潤表第一個模塊的方法,簡單總結就兩個詞——增長和占比。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過規定培訓課時,經考試合格,將獲得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中級)專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