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思維和現金流思維是財務盡職調查的兩大支柱,它不直接解決任何問題,但它是構建整個財務盡職調查“大廈”的基石。
一、財務調查的框架
什么是框架?
建房子搭的鋼結構是框架,它能使整個房子立起來。框架的作用就在于幫助梳理某個事件的脈絡,抓住事件最核心的東西。
財務盡職調查的目的各式各樣,但總結起來都指向一點——獲得增值收益。在什么情況下會有增值收益?幫助財務盡職調查對象創造了價值或者財務盡職調查對象自身創造了更大的價值,增值就有了基礎,這就導出了一個理念——價值投資理念。
價值投資理念通常應用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上,但這并不是說除證券投資外的其他投資就不適用。實際上,價值投資理念適用于所有投資行為,而且應當是較為正確的理念。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巴菲特老先生所創造的持續穩健的業績,至今無人能破。
那么在價值投資的理念下,如何建立財務盡職調查的邏輯框架?
二、財務分析思維
巴菲特經常說,做投資的應當去學會計,因為會計是商業的語言,是投資者讀懂商業秘密的鑰匙。
企業將人、財、物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進而形成能對外銷售的產品或服務,產品或服務通過一定的渠道到達客戶手中,這樣的整個商業行為完成后,企業按照一定的規則編制形成財務報表,這是外部投資者能夠直接看到的東西。
至于其他生產、運營環節,即財務數據的源頭,普通投資者是很難完全知曉的。面對財務報表,能不能看懂,可信不可信,這就需要專業的、進一步的財務盡職調查。
沿著財務報表產生的路徑來看,財務盡職調查的路徑也就非常清晰了——人、財、物及組織管理這些看似與財務數據沒有直接聯系的元素,也就必然是財務盡職調查的對象了。如果脫離這些來談財務盡職調查,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三、現金流思維
要實現上面的企業行為,背后需要資金的支持。而企業的行為無論怎么變,歸納起來都逃不過融資、投資、經營這3種。
企業商業行為始于融資活動,融資包括權益性融資及債務性融資兩大類,有了資金后再購置各類必要的生產要素,通過人的經營使其實現持續的運營。這背后的“血脈”就是現金流,現金流一定是可以用財務數據表達出來的。
企業獲得資金后(不管是創始股東投入還是權益性融資,或是債務性融資)在資金運用方面,首先面臨的將是投資決策行為。
設備購買、廠房建設、研發投入等都屬于投資決策行為,它不一定在當期產生效益,但它會對企業經營產生長期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好的影響是指投資獲得了既定效果,實現了研發成果或者是擴大的產能得到了充分利用等;壞的影響是指投入的資金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導致現金流出現問題。
在結合財務盡職調查的錨——自由現金流分析企業的投資行為時,如果一個企業長期有大量的投資支出,就需要考慮: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是否能夠覆蓋投資支出,是否能夠獲得外部融資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并滿足投資支出,投資支出產生效益的周期是否合理。
如果創始股東投入及經營積累的資金不足以支撐企業的發展,就需要引入外部投資者,或尋求銀行借款,在獲得資金后又重復上一步的投資行為。
投資的目的是給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經營圍繞價格、銷量和成本做出各類決策,而要能做出合理的決策,就又必須考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的定位、市場策略等,并圍繞這些來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經營活動是產品誕生及價值實現的環節,也是創造增量現金的環節。如果這個環節持續“失血”,企業將無法持續運營下去。
我們會發現,企業的任何一項行為都離不開現金流,離開現金流談其他的,就好比一輛燃油汽車,如果沒有油,哪怕你技術再好也無法將它開動起來。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過規定培訓課時,經考試合格,將獲得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中級)專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