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會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要求,于是開始注意到了管理會計。管理會計著重于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與傳統都屬于會計系統,但也注定存在著一些差異。
1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不僅體現在工作目的和內容上,更體現在思維方式上。財務會計注重“向后看”,管理會計注重“向前看”;財務會計提供綜合性信息,管理會計提供細節性信息;財務會計遵守會計準則,管理會計則要在處理過程中符合邏輯;財務會計的工作涉及基礎財務,管理會計的工作涉及經營活動。
在當下,我國有2000萬的財務從業人員,然而卻又1500萬的財務人員在從事基礎財務工作,想要讓這些基礎財務人員轉型從事管理工作,那么一定要先改變他們的財務思維方式。
有專家認為,未來十年內,會計行業的人才結構將發生根本轉變,在科技技術的影響下,初步預估大約會有60%的普通財務會計被迫面臨失業或轉行。因此“財務會計”必須向“管理會計”轉型,否則中低級財務會計人員將被管理會計人才取代。
首先,說一下財務思維,個人覺得這是個很泛的叫法,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比較難給它定義。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分工日益細化,財務工作包含的內容被分解到各個不同的崗位:收銀崗,資金崗,融資崗,應收會計,應付會計,總賬會計,報表會計,還有分析崗,稅務崗,成本崗,費用崗,甚至專門的開具發票崗,稽查崗,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財務工作范疇,這么多的不同崗位,很難想象他們會有一致或者雷同的思維。
泛泛而談的話,財務思維可能會是財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的一種思維或習慣。比如作為一個會計,每面對一筆業務,他的想法是應該怎么做賬,應該借什么,應該貸什么,科目明細是否會有錯誤或重復,輔助科目是否恰當,月底是否需要結轉或者分期,對資產負債和損益會有什么影響等等……
不同的財務工作者會有不同的思維慣性,但一路走來,我們發現以下12個財務思維是財務人所必須具備的:
2
結果導向性思維
請看這張圖,在這個框的左邊,是業務人員的視角。業務視角講究的是過程,但是我們財務視角講究的是結果,因此無論有哪些業務的變量,最后都希望體現在一定的財務變量上。財務變量請看右邊這個框,就是收入的上升,利潤的增加,現金流變得充裕。資產質量得以提高,負債得以控制。
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其實有一套非常著名的工具,叫做平衡記分卡的工具,相信各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經理都聽說過這個工具。
這個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使得具體的業務變量,跟我們的財務變量對應起來,把戰略落實。這個平衡記分卡最高級別的就是財務變量。在財務變量下一個等級是客戶方面的變量。就是說我們為了追求好的財務績效,必須要服務于顧客,要去了解市場。然后在這市場的下一個維度,是我們業務流程的問題,具體的業務流程來支撐我們的顧客,支撐我們的產品,最后一個維度是學習跟發展的維度。每一個維度都會有每個維度的一些指標。
這個工具的作用就是將我們的戰略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分解成具體一些業務指標,讓業務指標跟我們戰略性目標,以及財務性目標能夠順利的對接。
舉個例子。我去飯店吃飯,要了一碗飯,份量非常多,吃不完,在同類飯店里也是很多的。這時候我跟服務員說能不能把飯量減少一半,少收一半錢,但是服務員說飯店規定不可以,那我就選擇不要那碗飯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公司業務變量再優秀,如果是不能順利的轉換成財務變量,那這樣的業務優化可能是不持續的。就像我剛才所舉的例子,這個飯份量是很大,但是從顧客的角度來講,他不需要這樣的量,因此公司收不到錢,像這樣的就叫做沒有績效。財務思維第一個特征,就是一定要強調財務的結果。我們把它叫做結果導向性的思維。
3
整體性思維
這張圖反映的是各種財務變量之間的一種關系,從中可以看的出來,任何的財務變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說一個公司的收入情況,它會受到公司資產的制約。這個資產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收入,但同時收入的增加也會影響資產的增減變動,資產也會影響到債務,那負債就會有增減。我們的收入變動了,利潤可能會發生變化,利潤變動會導致現金流變動,現金流變動會導致公司的凈資產發生變動。所以這個思維叫做整體性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優化財務變量的時候,一定要聯系起來去看。
假設我們公司未來的目標是要大幅度提高公司的收入,于是公司就去為這個東西做準備,要去購置相應的資產。資產多了就會引起債務的增加。債務增加,就會有費用,可能會有一些借款費用,就會影響到利潤。最后可能會使得公司資產負債率上升,同時由于債務成本特別高,公司的利潤不一定會同比的上升,所以我們任何一個業務,都會影響到多個財務變量。一定要用整體性的思考方式,要用聯系性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公司的業務和財務的問題,千萬不可孤立的去看待任何一個變量。
4
會計的左右思維
方案的一左一右,就可以給企業節稅幾十萬元!這稱為會計做賬的左右思維!優秀的財務人員一定是讓老板做選擇題,而不要讓老板做問答題!每次帶著幾種方案去談,詳細闡述其優劣區別,甚至可以附上你的意見,這樣才是老板的得力幫手!
5
會計的專業延伸性思維
財務要有足夠強的專業的能力。想讓老板信任你,你得表現出足夠強的專業能力。切記:無論私人關系有多好,你不能真正解決擺在他面前的難題:他還是無法信任你!
6
會計的服務思維
通過服務于業務來節稅!財務還要服務于老板!財務要有學會積極主動回應老板的能力!
老板事務多,你的積極回應,會讓他了解到任務的進行程度,讓他感覺到一切盡在他掌控之中。給老板帶來這種掌控感是很重要的。掌控感是非常重要的,及時向領導匯報你的工作進度,在職場中是非常重要的,讓管理層對未來結果可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是你的財務工作能力的體現!
7
財務敏感度思維
又叫做:財務第六感!業務敏感度好多私營企業的老總由于經營企業多年,也逐漸形成了很強的財務敏感度。他可以清晰的記住所經手簽字的每一筆付款支出!數字的敏感度,會計不僅僅要提供數字、更要提煉數字!財務人員要對數字的誠信負責。你的數字反映了你的誠信。能夠提供真實的信息,是件不容易的事兒。需要撥開層層迷霧……信息的披露,有點兒像財務人員手中的利器,說點什么,怎么說,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殺傷力。
8
會計的證據鏈思維
稅務局在稽查某某公司賬面時,發現2016年有四次購買服裝的憑證,合計金額46.8萬元。
會計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勞保費 4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8萬元
貸:銀行存款 46.8萬元
但是稅務局的處理是:
不認可勞動保護用品,因為服裝都是送給員工個人了,應并入職工工資薪金,補交個稅近2萬元,同時罰款0.5倍!
因此:企業必須找到證據來佐證服裝不是送給員工個人的!服裝屬于公司財產!而且與公司經營有關!
1.購買工裝的采購合同;
2.公司勞動手冊上明確寫著:工作服屬于公司所有,員工離職一律交回公司!
3.公司內部制度要求上班必須穿戴工作服,否則罰款!
9
會計持續學習的思維
學習就是借力!會計一定要終身學習:做會計不要怕麻煩別人、而是更要學會主動的麻煩別人!
10
會計的創新性思維
財務要有高度靈活性的能力。財務不是死板的。真正的財務高手是很靈活的,可以應企業所需,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靈活處理,使之成為可能!
11
政策的前瞻性思維
財務人員及時關注、解讀最新稅政,更要知悉政策背后的東西,從而達到熟練運用政策的能力,實現政策的前瞻性。
12
會計的風險性思維
會計人員如行走在鋼絲上的演員,稍有不慎,就會跌入犯罪的深淵。有人形容會計工作是“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這樣的吐槽既有會計人的心酸,也有無奈。
案例:
前不久,山東一家企業在武漢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金額合計2677萬元(其中稅款達389萬元),該案件被法院審理判結,企業負責人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但不知情的的會計也被判刑3年!
13
會計的法律思維
財務與業務、與法務、與稅務都是密切相關的,會計做賬的底線就是不違法!
財務人員一定要記住:做好帳、開好票、報好稅,平平安安做個會計人,讓企業放心、也讓家人放心!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慣性思維,財務工作也不例外。
個人覺得財務工作進入的門檻,并不完全是由“專業技能”所決定的,“財務思維”同樣具備一定的門檻效應,這個門檻擋住了一部分人進入財務工作領域,同時阻礙了更多人在這個領域里進入更高的層次。
要知道大凡領導崗位都不是什么專業崗位,而成就其價值的恰恰是他的領導思維,這點對于財務工作也同樣適用!
14
企業收入高,利潤一定高
1企業的收入與成本
企業收入越多,利潤就越高,這個命題顯然是不成立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有可能我們為了追求高的收入,公司可能會進行擴張,會招更多人來做事。也有可能背負更多的債務,導致公司的費用大幅度上升,最終可能會超過收入的增長百分比。就會導致利潤不成正比的一種變化。
這個問題的根源出在什么地方?我們來看一下,收入是什么活動的結果?這里一定要清楚,收入其實是戰略和經營的結果。
為企業選擇正確方向,制定正確的戰略目標。根據戰略進行經營活動,從而獲得收獲。
但是跟收入相配比的還有支出,支出就不是戰略和經營的結果了,而是公司管理的結果。
管理實際上是要追求最經濟和最適合的方式來達到公司的目標。管理是為戰略服務的,所以如果管理沒有服務好戰略,就會出現支出極大的增加,收入增加趕不上支出增加,最后導致公司的利潤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情況。
2利潤表
在財務里面,有沒有一套報表來反映以上提到的關系?當然有這樣的報表,也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報表,利潤表。請看我們下面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利潤表的邏輯結構,左邊反映的公司的各項收入,右邊反映公司經營管理的成本。
其中營業成本與期間費用詳解如下:
最后將收入減去成本,即為利潤。
利潤表中有一些關鍵性指標,如毛利、營業利潤。
1.毛利
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這個數字越大,表明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越強,或者說市場的獨特性越強。
為什么?比如說像茅臺酒,成本10塊錢可以賣到100塊錢,所以毛利率就90%。因此這個酒一定是一個市場競爭力非常強的產品。
2.營業利潤
毛利減掉期間費用。這個營業利潤既反映出我們產品的市場競爭,也反映出公司一項管理能力。
一般來說,對于正常的公司來講,營業利潤都要為正,如果是營業利潤是負就表明這個公司是一種入不敷出的狀況,是特別不好的一種情況。
15
資產規模大,企業一定強
1
知識經濟時代到來,資產規模不再決定企業強弱
決定收入的并不是資產的規模大小,而是資產質量的高低和資產周轉的快慢,以及商業模式是否優化。
例如我的公司有一大批貨物,質量低,賣不出去,這樣就產生不了收入,公司就被滯緩了。
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
前段時間阿里公布了一張圖。就是沃爾瑪花了54年的時間,雇傭了220萬名員工,達到了三萬個億的銷售收入。但是阿里巴巴?13年,8000名員工就做到了,資產規模小于沃爾瑪。所以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同樣都是3000萬億的收入,但是兩個公司的資產規模卻非常的懸殊,那是為什么?主要是由于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的經營業績越來越不取決于我們財務報表里面的有形資產,而是越來越取決于財務報表以外的一些無形的資產。
所以,這是新商業模式的設立。公司是如何來反映這一切的?我們要通過一張資產負債表來反映這個事。
2
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反映的是我們公司具體化有哪些資產。右邊指所有者權益。加起來就是公司的資產。
貨幣資金、應收帳款、存貨,這三種資產是公司正常運營過程當中是要轉化的。由貨幣資金變成存貨,再由存貨變成應收,再由應收變成貨幣資金。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圖來表達這樣的過程。
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和這些經營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剛剛說了,包括應收,包括貨幣資金,包括存貨,它們三者之間有這樣一種循環的關系。這三者循環一旦中斷,那公司的經營過程就停止了。
16
企業獲得融資一定是好事
1債務融資帶來的財務杠桿
一個淺顯的例子如下。
2債務融資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之前提到資產負債表的左邊部分,但是右邊部分也是需要注重的。
流動負債:例如短期的借貸。比如向銀行借了一筆短期貸款,但是沒有在規定日期還清,信用就會下降,多幾次以后可能影響企業今后的借貸,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
非流動負債:例如長期的借貸。比如向銀行借了一筆錢,為期20年,但是最后沒有還上,銀行有權對你的公司進行破產清算,將你的公司拍賣,拍賣所得歸銀行所有,以保障它作為債權人的權益。
所以企業的債務沒有企業的資產作為保障的話,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破產的風險。
3
股權融資的利弊
股權融資的好處即引入一個股東給公司投資,但是這筆錢不需要歸還。壞處也顯而易見,會稀釋公司的控制權。
17
企業利潤高,一定很有錢
1企業的利潤有多種表現形式
現金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例如賣出商品但還未收到賬款,表現形式即為應收賬款。賣出商品得到現金,但立刻轉而購買原材料生產存貨等等。
所以企業利潤高,不一定都以現金的形式展現,也就不一定“有錢”。
2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其實就是將我們現金增減變動區分成了三種不同的活動。對于一個正常型企業來講,經營活動現金流一般來說要是正數,為什么?經營活動現金流是一個負數表明是個什么效果?就是我們賣產品的收入,還沒有我們采購物資的現金流出多。這個對于公司來講就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可能公司正常情況不能產生現金了,就要靠外部一些輸血,比如說像引入新的投資者,或者是變賣掉一些資產,比如說變賣掉股票,就像我們股災的時候,很多投資者被迫割肉,割韭菜,就是在干嘛?我們現金太不充裕了,所以只能變賣這樣的資產,就會導致公司經營過程遭到相應的損失。
通過這個現金流量表,得到各種活動的現金關系,其實可以成為我們判斷正公司現金流正常與否的一個依據。
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系:
來源|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