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上理新啟航,協同共發展”新生論壇暨《中歐班列運營網絡優化研究》新書發布會以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畢馬威財務管理咨詢合伙人曲珍以《洞察未來財務,引領財務未來》為題,作主題報告。
企業發展呈現多元化
畢業后,我偶然來到四大會計事務所工作。十幾年前,進入了管理咨詢行業,開始專業服務。今天,我將以財務管理和企業內部管理等內容進行講解,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
中國的企業發展越來越多元,管理咨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越來越多。我們的服務是圍繞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等方面提供解決方案。除了按項目為大家提供服務,我們也會進行實踐領域的研究與分析,以應對企業和整個行業的變化。
畢馬威在2019年發布一系列主題為“未來企業”的研究報告,報告里介紹了全球約1500家龍頭企業在企業管理方面發展的案例等。財務管理不是一個特別 新穎的企業管理內容,很重要的原因是財務管理跟人力服務等一樣,更多基于企業前端的經濟和業務發展。它的變化,受制于企業的業務和經濟變化。因此,在談論財務管理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們如何看待現在的經營環境。2019年,我和團隊總結了影響整個經濟和企業發展的8個技術和數字化趨勢。現在已經過去4年,社會經濟發生很多變化。如今的交付模式變成了與企業共同創造,運用財務管理的專業技術、思維和框架能力,與企業內部的人一起解決問題。
財務管理面臨新常態
企業的CEO如何看待這些變化?第一,增長和速度是關鍵,管理者需要手段和工具來提升效率;第二,數字化投資的增長。這個方向的需求非常大,如何加大對數字化的投資,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第三,工作方式上的改變。前段時間,管理咨詢的業務非常好,是由于疫情催生了很多企業重新思考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比如共享辦公和機器人來替代人工,這些都形成我們企業內部的變化。除了CEO或管理層對財務管理的要求,很多企業內部經營的結果,是根據財務數據和布局總結而出。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的能力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財務管理也面臨著新常態。
企業內部的管理越來越呈現出鏈式變化。從直線智能式、垂直的上對下專業條線的管理,轉變為更多以客戶或前端業務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例如,海爾建立了小型社群組織模式,以響應前端社群客戶。數字化技術起到很多輔助作用,例如現在的“數字孿生”等變化驅動整個財務管理和以財務管理為代表的后臺管理職能蛻變。站在這樣的一個風口上,對于學習財務管理的同學來說,是蠻大的挑戰,不僅在技能上,更多的是一些思維跟行為方式的變化。
中國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有一個非常大的飛躍,核心目的是希望財務能夠變成前端業務伙伴,去支撐管理。我們今天面對的是3.0版本,今后要變成績效的驅動,即戰略價值。這要求我們在了解業務的基礎上,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合理地利用財務。未來企業在財務管理上花費的總成本一定會降下來,對于一把手的管理來說,希望財務能夠用更低的成本去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不同種類的財務工作,企業管理里面相對低效、低價值的工作一定會被取代。這個趨勢下,作為財務工作者,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做有價值的商業分析,能不能做企業內部的標準化流程,能不能做相應的計劃預算,預測相關工作,在相關的技能上,去做一些準備。
從企業來講,整個企業內部的運營模式會發生變化。比如,我們企業內部未來都會有一個叫做卓越中心的評估,華為在倫敦有一個資金管理中心,那里的人都是頂尖人才,競爭力非常強。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可能會使用類似像共享中心或者業務外包,去降低自己的固定運營成本,因此中間的崗位越來越少,同時會有更多的機器人介入,我們也需要具備一個新的“機器人商”,要學會怎么去管理機器人和與機器人共存。第三個變化體現在對財務人員的角色和能力要求的變化。傳統的財務人員可能是財務會計,但現在出現了新的角色,例如業務方案架構師和財務數據模型科學家。這些角色的核心是整個業務的架構和數理統計模型的運用。
我們未來的財務管理和運營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需要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地域不再重要,需要重塑職能結構,使用更多數字技術,這是不可逆的趨勢。雖然CFO沒有固定的路徑,但是有許多新的形象。未來的財務人員需要具備支持決策認知、數據管理、交易處理的能力。機器人將取代大量的人力,我們需要理解業務和行業,具備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擁抱數字化。
提前為職業做些規劃
最后是技能的多樣性,大體分為四類:數據運用和技術能力、behavior相關能力、戰略思考能力和財務技術能力,前三項能力常常被忽視。編程是未來的通行語言,具備基礎編程能力對未來的工作有很大幫助。行為能力也是財務人員需要掌握的技能,例如具有領導力和溝通力。同時,還需要進行思維的轉變,例如理解業務的難點和用戶的思維。
思維的轉變、重新思考和構建是我們未來要具備的能力。企業內部管理對人員能力的需求和變化,也可以適用于個人的職業規劃和技能發展。不要害怕變化,變化是常態。希望大家能夠擁抱各行各業的變化,開闊眼界,提前為未來職業做規劃。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