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對報表項目固定資產的分析主要從固定資產規模與變動情況分析、固定資產結構與變動情況分析、固定資產折舊分析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分析四方面展開。
1.固定資產規模與變動情況分析
固定資產規模與變動情況分析主要從固定資產原值變動情況分析和固定資產凈值變動情況分析兩個方面來進行。
(1)固定資產原值變動情況分析。固定資產原值是反映固定資產占用量的指標,如果剔除物價變動的影響,也可以說固定資產原值是以價值形式表示固定資產實物量的指標。固定資產原值反映子企業固定資產規模,其增滅變動妥當期固定資產增加和當期固定資產減少的影響。當期固定資產增加的主要原因有:①投資轉人固定資產;②自行購人固定資產;③自建、自制固定資產;④融資租入固定資產;⑤接受捐贈固定資產;⑥固定資產盤盈;⑦其他原因。當期固定資產減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出售轉讓固定資產;②投資轉出固定資產;③固定資產報廢清理;④固定資產盤虧及毀損;⑤發生非常損失;⑥其他原因。對固定資產原值變動情況及變動原因的分析,可根據財務報表附注和其他相關資料進行。
(2)固定資產凈值變動情況分析。固定資產凈值的變動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固定資產原值的變動;二是折舊的變動,而折舊的變動完全取決于折舊政策的選擇。固定資產凈值變動情況分析就是分析固定資產原值變動和固定資產折舊變動對固定資產凈值的影響。
2.固定資產結構與變動情況分析
固定資產按使用情況和經濟用途可以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人固定資產等。固定資產結構反映固定資產的配置情況,合理配置固定資產,既可以在不增加資金占用量的同時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又可以使固定資產得到充分利用。在各類固定資產中,生產用固定資產,特別是其中的機器設備,與企業生產經營直接相關,在固定資產中占較大比重。非生產用固定資產主要指職工宿舍、食堂、俱樂部等非生產單位使用的房屋和設備。雖然非生產用固定資產并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但也是企業正常運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企業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增加這方面的固定資產,但增加速度一般應低于生產用固定資產的增加速度,其比重的降低應屬正常現象。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資產對資金的有效使用是不利的,應該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積極處理,將其壓縮到最低限度。如因購人未來得及安裝,或正在進行檢修,雖屬正常現象,也應加強管理,盡可能縮短安裝和檢修時間,使固定資產盡早投人到生產運營中。若因錯誤的投資決策造成固定資產閑置,則應改善資產管理流程和水平。
固定資產結構分析應特別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特別注意分析生產用固定資產與非生產用固定資產之間的比例變化情況:二是特別注意考察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資產比率的變化情況,查明企業在處置閑置固定資產方面的工作是否得力;三是考察生產用固定資產內部結構是否合理。
3.固定資產折舊分析
固定資產折舊分析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方面:
(1) 分析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合理性。企業應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手利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及折舊方法的變更,達到調整固定資產凈值和利潤的目的的做法,要通過分析比較揭示出來。
(2) 分析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連續性。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一般不得隨意變更。企業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能隱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應分析其變更理由是否充分,同時確定折舊政策變更的影響。
(3)分析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確定的合理性。分析時,應注意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估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是否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實務中,一些企業在固定資產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往往通過延長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使折舊費用大幅減少,達到扭虧增盈的目的。對于這種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分析人員應子以揭示,并加以修正。
4.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分析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變動對固定資產的影響。
(2)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的確定。這是確定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提取數的關鍵。
(3)固定資產發生減值對生產經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