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不同的報表使用人,需要設計不同的報表。那么如何設計對業務有用的報表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做報表前需要思考
為什么要做這些報表?使用者是誰?為什么是他們?
想通過報表傳達什么?有多少人在用?有多少人在看?
為什么老板會看不下去?
如果報表設計不考慮使用者的需求、業務形態,將很難讓閱讀者看下去。
只填列對經營決策有影響的數據,對經營決策不會產生影響的項目,可以不填列。
二.設計報表需要的原則
1.需要依據組織和業務形態
例如,一般連鎖企業的組織架構:拓展部、工程部、運營部、財務部。
運營部又包括大區、開業日期、老門店、新門店。
那么我們編制門店經營損益表,就要體現這些信息。
2.一張報表不能反映所有問題,要體系化。
例如,經營類報表:關注客單價、成交率、單品排行、top30商品毛利表、商品缺貨率表等。
財務類報表:圍繞三大報表延伸。
3.根據重要性對報表進行梳理
例如,影響拓展部決策的因素為:采購成本、房租、物業費、人力、裝修;
而影響運營部的關鍵數據是大區、開業日期、新老門店位置等因素
4.定位報表使用者
例如,使用者可能是總裁、總監、部門員工。
給總裁的報表:影響企業經營決策的數據。
給總監的報表:對部門經營管理有用的關鍵數據。
給員工的報表:對日常工作有用的詳細數據。
5.提供給使用者關鍵數據
例如,單位租金高了還是低了?同一個城市,單位租金應該差不多,成本精細化分析,相對數比較。
人工工資、人員績效是怎樣的?
6.通過數據傳達信息,讓使用者了解數據背后的原因及帶來的改進。
例如,當門店虧損的時候,是否需要關閉門店?
門店裝修費、資產等在開店時一次投入,后續剔除這些因素后,再分析現金流,如果現金流是正的,即使虧損,實際上還是可以做。
那門店什么時候不可以做呢?
重新裝修,重新簽合同的時候,再判斷是否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