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tion
    咨詢電話

    400 6890 958

    財務數字化轉型:如何為財務核算標準化注入“靈魂”

    2023-06-22 14:29:29

    瀏覽量

    財務核算標準化是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基座。在進行財務核算標準化時企業肯定會想到找事務所來進行標準化方案的設計。在跟一些財務共享中心的負責人交流的過程當中,經常聽到事務所設計得標準化方案不落地的吐槽。那么,財務核算標準化的難點在哪里?財務標準化是聯通業財的工具,因此,熟悉會計準則僅僅是財務核算標準化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設計出接地氣的財務核算標準化方案還需要具備經營管理分析、稅務政策、預算管理、業務管理、IT基礎知識和數據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image.png

    財務核算標準化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一、流程框架:分析端到端業務流程

    要實現業財聯動,必然需要深入業務,了解業務全流程,建立端到端的流程框架。

    特別是企業的信息化規劃中將來要實現業財集成的,在前期梳理需求時就需要對企業整體業務的信息鏈和數據流(參見:原創|財務數字化轉型:華為數據方案模型)進行深入調研。

    二、核算場景:基于流程識別核算場景

    傳統很多企業的財務核算是基于業務結果的核算,財務對業務的反應是有時滯的。業財一體化的核算要求財務核算與業務活動聯動,財務信息能動態反應企業的經營結果和資產情況。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企業對于期末存貨是不做暫估的,而是等到發票來了再做核算。顯然,這會存在賬實不符的問題。進化了的企業是期末統一做存貨暫估,在收到發票后再進行調整。這種核算模式下,從月末角度看,賬實相符了;但是每個時點上賬實還是不相符的。

    在業財一體化情況下,則需要更進一步細化考慮,是否需要做到每個時點上都是賬實相符的。如此延伸出來的場景就包括:采購入庫單是否需要觸發核算?有無預付款的核算規則是否一致?已入庫未驗收是否觸發核算?收到發票是否需要觸發核算?貨到票到和票到貨未到的核算規則是否一致?等等。

    這個地方就是核算標準化的第一個坑。企業需要劃好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的業財聯動。此外,核算場景的識別也是對維度數據源的確認的過程。同樣的費用項目,在不同的流程產生,其管理意義是不同的,對應的核算規則也應當是不同的(見核算規則部分的案例)。

    三、數據需求:分析法管報表數據需求

    這部分的工作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就是從法定披露和內部管理口徑看對于指標數據和維度數據的需求有哪些。

    對于多元化企業來說,如何對大量繁雜的數據進行“合并同類項”是最大的難點,否則,僅僅對數據進行簡單匯總,會造成后期產生大量低效的垃圾數據。

    四、科目輔助:設計核算科目和輔助核算

    傳統上,很多企業的財務人員有兩個習慣:一是把輔助信息也設置到科目上,比如,在建工程,按工程類別建立二級科目,按工程費用項目建立三級科目,只要增加一個工程類別,就要新設幾十個工程費用科目。這種科目設置方式,在業財聯動或業財集成情況下的系統運維成本非常高。一旦業務有新增需求,就需要對業務和財務系統大動干戈。原則上,科目體系要保持相對穩定,除非是會計準則發生變化,或企業有新的業務引入,否則科目體系不會發生變動;需要變動的內容一般是通過輔助項的方式解決。

    二是輔助核算缺乏有效規劃,只要有個數據需求,就簡單粗暴增加一個輔助核算字段,導致輔助核算信息雜亂。在這個環節,首先要改變企業財務人員的思維,正確理解科目和輔助的功能和定位:科目可以理解為指標數據;輔助可以理解為維度數據。其次,要結合業務對輔助核算進行系統規劃,輔助核算的實現方式包括:主數據及其屬性,資產檔案及其屬性,參考數據。輔助設計的核心在于用最簡單、最經濟的方式來收集需要的原始數據,減少未來業務系統或核算系統的改造或開發工作量。

    五、數據治理:財務主數據和參考數據定義

    這個環節通常是標準化項目的重災區,也是整個方案是否能落地的關鍵。如果標準化項目只停留在科目和輔助這個架上層面,而沒有深入進行主數據和參考數據的梳理,后續的核算智能化基本無法實現。要么核算顆粒度非常粗放,無法滿足報表披露、預實對比和經營分析等各種數據需求;要么在核算過程中增加太多人工干預斷點,影響核算的標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這個環節的難點之一在于屬性跟主數據之間的關系不一定是固定的。比如,“銷售區域”這個維度(屬性)可能具有不同含義:可以是按照銷售機構所在地區統計、可以是按照客戶所在地區統計、也可以是按照送貨的目的地統計。比如,日本客戶向上海的子公司訂貨,但要求發貨到韓國,此時統計的銷售區域根據業務的定義不同,就可以是中國、日本或者韓國。

    因此,銷售區域,可以是組織機構或利潤中心主數據的屬性、可以是客戶主數據的屬性、也可以是合同/訂單主數據的屬性。

    這個是最考驗項目人員經驗和能力的地方。所以很多咨詢方案會省略掉這部分工作,造成方案落地難,未來業務系統和核算系統數據質量不高。

    另外,參考數據的定義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把企業內部分類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相結合,對多元化企業來說是具有相當大的挑戰的。

    六、規則定義:基于業務場景的核算規則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image.png

    對于差旅費,經過分析之后,可能會通過成本中心和業務事項兩個維度來對場景進行分類。其中成本中心在系統中可以采用默認加調整的方式提高自動化填報水平,業務事項則通過填單人員下拉選擇的方式實現核算標準化。

    在系統中設計規則時,合理設計維度的先后順序,可以簡化系統的開發工作量,以上述場景為例,先成本中心后業務事項的順序,可以減少系統邏輯判斷的次數。

    七、核算智能化:核算規則嵌入業務系統或共享系統

    根據企業的信息化整體規劃,明確核算規則承載的系統,定義或優化系統的表單和業務流程(報賬流程),實現核算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八、報表自動化:一鍵生成單體和合并報表定義

    報表取數邏輯,最大程度實現報表編制的自動化程度。這部分的難點在于維度的設計,如果前端數據治理時已經考慮好了各種維度的數據源,到報表邏輯設計時相對就比較簡單了。

    樱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