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思CFO盛雷受邀出席由紅杉中國舉辦的「財書院」第一期《創業企業財務數字化的“道”與“術”》主題沙龍,與企業CFO們共同探討初創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路徑。在盛雷看來,“當機器學習和語言模型足以強大到取代記憶性和經驗性的工種,我們將切身體會到財務人轉型的更大壓力。財務數字化不是一個新鮮詞,只是未到終局。”
以下為盛雷演講實錄(有刪節):
01
財務數字化
讓初創企業“看得懂、說得清、管得住”
創業公司的財務價值輸出,“價值”怎么來?答案是“財務數字化”。
現階段,絕大部分創業公司的財務部門面臨著理想和現實的落差。理想情況下,企業通過一套清晰且審計認可的財務報表,外加邏輯合理且業務認可的管理報表,共同詮釋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健康度。
但現實是,財務的工作仍然被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和臨時性工作所累,各業務單元的發展階段不同,業務目標和管理顆粒度參差不齊,大量數據分散在各個系統,想梳理出一套數據鏈條生成業務管理報告,需要將多個前端業務系統甚至線下手工臺賬拼湊起來。而基于零散、質量偏低和缺乏邏輯的數據得出的結論,顯然無法給予業務管理團隊及時、精準的決策支持。
越來越多創業公司愿意為財務數字化買單,正因為做財務數字化有三大好處:看得懂、說得清、管得住。“看得懂”是指要落地一套業財一體化的規則和系統,幫助企業將流程和標準固化下來,用財務的規則為業務保駕護航,提高財務工作的時效性與準確度。“說得清”是指業務到財務數據因果關系準確、數據反映業務真實ROI,通過數據來清晰地反映商業模式成立與否和UE模型情況。“管得住”是指當企業有一套完善的業財體系時,才能做科學管理,降本增效,為組織績效提供抓手,為運營管理和戰略發展提供更多參考。
當我成為創業公司的CFO之后,發現創業公司的財務數字化往往更加具有挑戰性。面對一個多組織、多系統的協同性工作,范圍從各端數據采集、數據質量、人員作業能力、系統功能與拓展、報表輸出能力的方方面面。相比于動輒千萬甚至上億預算的大廠,創業公司的資源投入有限,需要將過往的財務數字化慣常動作做進一步拆解,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快速推進,逐步優化;對于業務發展方向變化快、組織結構不穩定、績效結構變化頻繁所帶來的財務規則調整,需要快速響應、快速復盤和迭代。
創業公司的財務數字化,始終要緊緊抓住兩個結果指標——作業效率和數據質量,根據資源投入情況對參與項目的各團隊進行業績考核,步調上優先考慮內外部的剛性需求和緊迫程度來設置優先級。
02
不同階段的初創企業,財務數字化路徑亦不同
處于不同階段創業公司,財務數字化具體怎么做?
第一階段:數字基建,以點帶面,由淺至深
優先將核算和結算部分實現自動化,釋放財務團隊的工作效能。打通固化流程和數據標準,一開始可以求同存異,先把大家普遍認同的管理制度、業務標準執行起來,逐步形成資產沉淀。好的制度和標準可以一次性把事情做對,使獲取數據的時間更短、數據質量更高,顯著提升端到端作業效率,讓更多參與者受益。通過改變思維、改變行為,加速組織變革,企業看到效果才能持續保持資源持續投入的信心。
第二階段:深入業務,快速突破
這一階段聚焦從核算記賬到自定義報表,從標準化分析到業務,從運營結果分析到運營過程這三個層面的連接。重心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和業務伙伴的關系打造上,關注的重點由“數據基建”變為“如何將彈藥以最快速的方式傳遞到前線”,要讓聽得到炮火的人快速決策,幫助業務團隊打勝仗。
第三階段:公司治理,平衡效率
這一階段CFO要從“業務運營、財務運營”視角逐漸轉變為“經營管理視角”,為企業踩油門充電很重要,必要時刻的剎車同樣關鍵。要去識別企業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將企業內控框架和規則逐一落地,包括但不限于內審體系、授權體系、質量監督體系、風控體系以及中臺系統,底層邏輯都是業務價值鏈的再造。
好的企業治理不會讓業務覺得有束縛感,反而是企業良性健康成長的助推器。追求短期利潤不再是企業決策的唯一標準,更需要關注企業如何合規經營,ESG和可持續性發展,要基于作業成本進行分析,從多維度的視角正確對收益和成本進行評價和決策。
第四階段:戰略布局,把握未來
到這個階段,一般企業已經跨過了業財一體化的范疇,CFO更多的是站在“企業戰略規劃視角”,數字化建設也會從內部逐漸滲透到外部。例如,從經營視角看,新賽道、新產品、新區域,第二賽道是否有synergy的協同;從外部環境看,宏觀經濟、產業政策、法律法規、目標市場、競品動態變化是否會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應對;從資本市場看,企業從單純的低成本獲取資金,升維到在什么時間點獲取什么性質的資金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躍遷;從產業整合看,1+1>2的兼并收購來自哪里,生態布局是否完善并且產生飛輪效應,交易結構如何設計最優,企業并購之后如何融合,對賭目標如何設計等等。
第五階段:市值管理,穿越周期
企業IPO之后,CFO的工作重點不再是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而是會將更多的精力甚至全部精力投入到市值管理上,CFO才是企業最大的IR,但這并不代表財務數字化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財務數字化是CFO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前期的財務數字化根基會幫助這個階段的企業將財務目標拆解為業務動作,并最終穿越周期、達成目標。
經濟下行期,如果創業公司能夠借助軟功能提升企業自動化程度、實現降本增效,對企業財務數字化來講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也能在未來的經濟增長期發揮巨大的價值。來源:信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