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財務分析是以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為依據,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傳統財務分析的主要關注點:
a. 資產的規模及分布;
b. 負債的水平及結構;
c. 權益結構及變化原因;
d. 不同利潤的形成原因;
e. 利潤的構成要素及變化趨勢等。
那傳統財務分析能否有效幫助企業運營呢?
在某公司的月度經營分析會上,財務總監主要匯報的是用下表
按實際填充后的整體運營情況。管理層都參加了經營分析會,財務總監發出了預警:公司收入、凈利潤遠未達到預算目標的要求。然后,銷售總監闡釋新冠肺炎疫情對收入的影響,生產總監抱怨采購的材料質量不過關導致生產的損耗較大,采購總監抱怨公司的資金緊張導致無法從供應商處取得高品質的材料,財務總監抱怨銷售部門催款不力導致資金緊張。一場經營分析會在互相抱怨和指責中度過。
我們可以看到,對整體運營情況進行財務分析能夠讓管理層了解公司整體的經營情況,但難以輔助管理者進行日常的經營決策,更無法有效指導改善業務和實現預算目標。
傳統財務分析的弊端:
? 以事后分析為主的財務分析存在滯后性。尤其在瞬息萬變的VUCA時代,滯后的財務分析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相當有限。(VUCA: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 )
? 財務報表的口徑及歸集方式,可能不利于管理者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管控。
? 就財務數據本身進行分析,可能無法看到業務本質,無法預警經營存在的實際問題。
看不到經營本質,就無法輔助決策
經營分析應該立足于業務具體場景,并針對具體場景的關鍵要素進行量化、統計和建模,從而支持業務決策和經營改善。
那經營分析如何為決策服務?
針對某公司是否對該生產線進行投資,財務部進行了相關的指標分析如下:
財務部認為投資后運營指標值下滑,不建議進行投資。該公司高管層覺得這樣的分析有問題,請咨詢公司給予指導。
咨詢公司指出對該生產線進行投資,應該考慮該生產線全生命周期內帶來的預計收益,不能只根據對未來一年收入的影響而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該業務具體場景為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關鍵要素涵蓋固定資產的原值、使用年限、運行成本、產生的價值等
運用這些數據建模。將關鍵要素納入模型,通過模型測算出固定資產投資的核心指標(凈現值、內含報酬率、投資回收期等)。管理層則可以依據這些指標輔助決策。
公司在進行數據統計和建模后,測算出該生產線投資回報的核心指標如表
根據表中的結果,公司管理者決定投資該生產線。公司管理者做出了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但經營分析遠沒有結束,經營分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上述模型里每一個變量都有可能變動,導致預測不準。例如,設備的穩定性會影響產能,技術革新會大大縮短設備使用壽命,和友商的競爭會對單個產品的價格產生下行壓力。
在VUCA環境中需要對每一個變量進行動態的經營分析,尤其要對高敏感度的變量保持高度關注,并隨時準備投入資源以應對變化。同時,對這些變量的監控也有利于我們不斷積累預測經驗,使經營分析更加準確。
所以,經營分析的全過程可以總結為七大步驟:
1. 發現業務場景;
2. 確定管理目標;
3. 提煉關鍵業務要素;
4. 建模、測算;
5. 擬定決策方案;
6. 貫徹實施;
7. 跟蹤驗證、持續改善。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過規定培訓課時,經考試合格,將獲得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中級)專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