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產業屬于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國民經濟重要領域,其發展不僅能為我國傳統制造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持,而且還與國家信息安全密切相關。國家密切關注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黨的二十大為信息技術產業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即要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加快利用創新驅動行業發展,著力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
信息技術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日益激烈競爭。近年來,不斷有信息技術上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在ST企業中,信息技術企業數量位列第二,僅次于制造業。同時,信息技術企業普遍存在高風險、行業集中度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相對其他行業內的企業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財務風險更突出。
1主要財務風險
籌資風險
籌資是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信息技術企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內技術更新速度普遍較快,研發創新需要耗費巨資,而通常企業自身積累的內部資金不足,在進行研發創新時嚴重依賴外部融資。信息技術企業籌資風險高,主要是因為其無形資產占比較高和行業集中度不高。相對于其他產業而言,信息技術產業的無形資產占比較高,且專注于研究開發,因此可用于抵押的存貨和固定資產較少,企業負債的融資成本也相對較高。一旦金融市場出現波動,信息技術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沖擊,項目資金周轉也會更為艱難,從而加大信貸風險。我國信息技術企業雖然數量多,但大部分都是小型企業,沒有形成集中效應,社會對中小企業的信任度和關注度都較低。因此,小規模企業在籌資方面可能面臨更多限制條件,從而影響其可持續發展。
以A科技公司為例,其籌資風險具體表現為:1籌資來源主要是債務籌資,從現金流量表看,近年來籌資活動取得的現金主要為借款收到的現金,說明公司還債壓力較大,且籌資成本增高可能會帶來籌資風險;2流動負債占比高,2019—2020年報可以看出,A科技公司負債規模逐年增加,且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特別是在企業擴張期可能會由于無法及時還貸影響企業信用,從而增加籌資風險。
投資風險
由于融資風險高,信息技術企業的發展受到資金限制,繼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態度及結果。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在信息技術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一種“低投資”現象,即由于受資金限制,當企業面臨有巨大利潤的項目時,往往會表現出較為謹慎的投資態度。同時,信息技術企業主要圍繞計算機、通信設備開展業務,同時伴隨著相關設備的生產制造,而這些設備的折舊費用占比較大。在投資初期,受到行業政策、市場和研發進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無法預料投資回收期的長短和收益的大小。因此,當企業的成本費用的增速比營業收入增速快時,中小企業會面臨更高的投資風險,經營將受到影響。
A科技公司的投資風險具體表現為固定資產投資占比不斷降低。近年來,A科技公司的固定資產占其總資產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研發投入占比逐年上升,在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中,90%以上為投資支付的現金,說明公司將小部分資金用在長期資產上,大部分資金用在研發投入上,這可能導致企業投資風險增大。
資金回收風險
資金回收是財務活動中的第三個階段,也是企業產品獲得收益的階段。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速度快,企業要想在行業內不被淘汰,必須不斷進行研發創新。這導致一款產品在投入市場之后,獲得的收益可能遠遠小于企業的預期收益,進一步使企業繼續研發創新的資金受限。此外,我國信息技術企業存在先安裝、后支付的習慣,行業內普遍存在應收賬款占比較高的情況,若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回收,企業將會面臨產生壞賬的風險。
A科技公司的資金回收風險具體表現為:12019—2020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存在較大波動,總體有所下降,表明公司應收賬款占用資金增加,這會導致企業資金回收風險加大;22019—2020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較大且有所降低,表明企業經營收入很不穩定。因此,A科技公司應做好投資項目的選擇。
利潤分配風險
股利分配是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項主要金融決策,對其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融資模式的選擇與企業融資渠道、資本結構和經營規模等密切相關。信息技術產業對知識、人才、技術有著特殊需求,因此在進行利潤分配時,應與傳統制造業分紅有所不同,需要綜合考慮各種投入再進行分配。
近年來,A科技公司雖然實施了分紅配股,但分紅金額僅占未分配利潤約2%,表明企業股利分配率較低,大量資金用于繼續投資研發。這會影響企業員工和投資者的積極性,尤其是在行業內屬于技術、知識投資占比較高的企業,利潤分配較少,可能會影響人才留用。公司股東也可能將對股利收益的消極情緒反映在公司股價上,進而影響公司市值。
2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基于上述4種風險,A科技公司通過調節資本結構、與銀行建立良好關系、優化項目管理等方式降低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重點加強應收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2021年,A科技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凈利率從1.8%增至4.9%,業務毛利率達到63%,帶動企業整體盈利能力提升,實現業務高質量發展。
可轉債轉股
2020年,A科技公司發布了贖回可轉債的公告。截至2020年4月8日,A科技公司的可轉債已經轉換10 854.1萬股,約為公司可轉債發行總量的98%。因為可轉債具有債券和期權的雙重屬性,所以其持有者在應用上變得更為靈活。早期發行時,可轉債發行人以債券的形式來融資。他們能以公司的總體發展狀況為依據,選擇持有到期后收取本金和利息的方式;也能進行轉股,持有公司的股票,通過分紅或出售股票來獲得收益。此外,A科技公司的可轉債采用階梯式利率,在后期利率較高的階段推動大量轉股,企業無須償還高額利息,極大地降低了融資成本。
加大對主營業務項目的投資
A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智能軌道交通,在通過發行可轉債擁有資金后,加大了對這兩項主營業務的投資,主要用于支付項目施工工程費用、購置設備及其他項目投入。這有利于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熱潮搶占市場份額,促進企業研發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在此基礎上,A科技公司的投資風險也有所降低。2021年,A科技公司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有所上升,企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
由于A科技公司主要融資來源依舊是借款,這就需要與銀行建立良好的關系,對企業借款產品進行合理設計。A科技公司通過合理規劃授信額度、授信期限,通過縮短單筆借款的期限,在借款時與銀行特別約定了提前還款條款,在利率波動時能夠及時進行調整。
優化項目管理
由于市場信息技術企業市場競爭激烈,A科技公司的智慧軌道項目投入金額大,交付實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果不能對項目各環節的質量和成本進行管控,就會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不足,加大資金回收風險。鑒于此,A科技公司開展了項目結構“強矩陣”的調整優化,充分調動企業資源并將資源投入更有前景的項目。此外,A科技公司還利用各類數字化工具對項目施工的流程進行控制,實現管理流程透明化,保障項目的穩定實施。
完善股權激勵機制
隨著A科技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其對優秀人才和技術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因此需要持續完善多層次的薪酬股權激勵機制。2021年,A科技公司完成2 822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登記,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完成1 200萬股股票非交易過戶,涉及300多名骨干員工,進一步增強了公司核心團隊的信心和凝聚力,激勵全體員工共同實現公司目標。同時,A科技公司根據當年經營績效及考核指標確定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獎金,有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資料來源:《財務管理研究》2023年5期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過規定培訓課時,經考試合格,將獲得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中級)專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