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tion
    咨詢電話

    400 6890 958

    企業經營財務分析初階:管理報告的編制

    2023-05-31 08:29:45

    瀏覽量

    image.png

    對于財務分析師而言,直接的工作成果是對企業內部管理者定期提交經營管理層面的財務分析,即如何將經營財務分析的內容用恰當的形式、語言、工具和技術展現給閱讀者。

    本章將講述如何為企業內部的管理者編寫「管理報告」(management report)。

    一、構建并整合全公司范圍財務分析報告的框架結構

    管理報告的類型如下:

    image.png

    制造業企業管理報告體系如下:

    image.png

    從編制頻率來看,經營財務分析報告可以分為定期型、專題型、日常機動型三種。

    本章僅介紹第一種定期型管理報告的構建和生成。

    1、集團性企業管理報告的先進實踐

    在有多個下屬實體企業或業務板塊的集團性企業,管理報告的先進實踐應有如下特征:

    image.png

    標準化:由集團財務分析與報告部門按業務類型主導設計下屬企業和單位的管理報告內容與格式,同一業務板塊的管理報告結構與表項應標準化,原則上同一業務板塊的所有子公司應采用標準的管理報告格式編制上報。

    達成共識:集團財務分析部門規范指標計算口徑與統計數據的信息來源,并與下屬單位負責編報的財務分析人員和績效考核相關的業務部門經理溝通達成共識。

    層級分配:集團財務分析部門根據內部責任中心性質定義不同專題管理報表的編制層級(總部、分部、事業部、區域、子公司、部門等)。

    溝通機制:在集團與子公司之間建立管理報告的職能架構和溝通機制,確保每個業務單位都有負責編報的財務分析人員,且每期的業務分部和子公司的經營業績達標情況及時傳達至集團,并溝通后續行動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管理報告體系的先進實踐要求管理報告的范圍必須覆蓋全公司,即每一個下屬單位都必須納入全公司管理報告編制上報的范圍內,不論其是否有業務活動、是否產生收入或發生費用,就像基于法人架構產出合并財務報表一樣。

    因為「非公司全范圍」的管理報告體系的后續「補漏」成本很高,特別是我國目前很多企業規模發展迅速,且很多依靠外延投資并購的方式「做大」,但在迅速做大以后這種補漏式的信息管理成本將更為高昂。

    目前國內很多大型集團企業都有數十乃至上百家不同類型和級別的下屬企業,在這樣的集團公司,構建全公司范圍的管理報告體系至少需要數月至一年的時間。

    本節將就構建全公司范圍內的管理報告體系的通用流程步驟逐一介紹。

    2、步驟一:規劃內容和層級

    步驟一是構建管理報告體系最重要的一步。

    它的重點是完善并確定財務類關鍵績效指標、確定需在管理報告內披露的非財務類關鍵績效指標、明確不屬于績效考核范圍的其他管理需求,并確定需在管理報告內披露的分析指標和維度,簡單講就是明確財務分析要做什么。

    步驟一的另一個任務是規劃報告內容結構和層級的框架,即把分析指標和維度歸口分配到不同的專題(如收入、成本和費用),設計相應的編制報表格式,然后定義報表間相互勾稽關系,分配指定每一張報表和每一表項需要何種類型的下屬單位編制并負責匯報與解釋業績達標情況。

    財務分析師在規劃管理報表內容結構時應遵循以下幾點:

    從「主表」即管理利潤表、管理資產負債表、管理現金流量表的結構出發,自上而下設計二級與三級的子報表組,詳細程度逐級升高,例如各類業務維度的分析只在子報表組中出現。

    檢查確保運算邏輯正確,且與實際核算一致,注意數據的勾稽和鏈接,確保「主表」的生成是基于對所有下屬編報單位的所有專題報表組的匯總。

    如果三張主表的個別項目(如營業外收入支出)非管理層關注,不必設計單獨的子報表組,可直接在主表上填報。

    除了三張主表的項目以外,還不可避免地涉及運營專題和項目。

    image.png

    在構建管理報告內容和層級時,需要就關鍵業績指標和報表項保持與各級編報單位的溝通討論,直到達成共識。

    在最初實施或改進管理報表前,財務分析師需將每個報表項的定義描述下來,并通報相關的下屬編報單位。

    在這些持續溝通討論中,最終需要界定每個報表項需要哪些單位填報并負責解釋業績達成結果,使下屬單位建立「編制即需負責」的觀念。

    對很多集團性企業來說,管理架構和績效管理模式會根據職能體系或責任中心不同而不同。

    下圖是一家快速消費品企業集團財務分析報告內容框架的示例。

    image.png

    財務分析師在厘清集團全范圍內管理報告內容結構以后,需要界定每個專題的管理報表的編報單位,這意味著不同業務性質的單位需要編報不同的報表。

    【案例】零售集團管理報告體系的內容和層級的設計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步驟二:識別數據需求與獲取方法

    步驟二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既定的管理報告內容(績效考核指標、分析維度、層級)識別數據需求,識別并確定數據獲取方法,例如是手工填報還是財務或業務信息系統自動生成。

    由于管理報表是為了經營財務分析編制的,因此很多信息不能從三張財務報表中獲取,需要從具體明細級會計科目的交易記錄中獲得。

    在財務核算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并不集成的企業,有的管理報表需要從業務信息系統中取數。

    構建全集團范圍的管理報告體系,推進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完善,以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無縫銜接為最終目標。

    4、步驟三:設計模板

    管理報告的編制模板包括編制表格、分析圖表和填寫說明三部分。

    對于業務和組織結構不復雜的企業,推行全公司統一標準的Excel電子表格編制模板是較好的避免錯誤的方法。

    設計Excel編制模板的關鍵是將表項間的鏈接關系和計算公式固化,并在表格中用不同顏色標識出數據輸入區和產出區,產出區域的單元格即需要固化計算公式的區域,需要設置禁止用戶修改的功能。

    image.png

    在采用Excel表格編制管理報表時,每套專題分析模塊均有專門的工作簿,每個工作簿的首頁即填寫說明(簡易操作手冊),描述整個工作簿的工作表結構、每張工作表的定義、行項目的口徑釋義,以及填制順序。

    5、步驟四:試驗性數據測試

    管理報告或多或少地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并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因此推進管理報告體系的變革,需要經過模型測試、企業內溝通與培訓的過程。

    測試的具體操作是,抽樣選取部分具代表性的歷史交易,將數據導入管理報告模板,測試其有效性并進行必要的修正。

    較好的測試方法是試點運行法,選取具代表性的下屬單元作為試點,模擬輸入管理報告需要的所有數據,測試其有效性并進行必要修正。

    6、步驟五:溝通與培訓

    最后,在全公司范圍內正式啟動管理報告的編制匯報前,主導管理報告體系構建或變革的財務分析師需要起草管理報告編制流程和操作指南,并就管理報告編制流程和操作指南向報告閱讀使用部門做溝通與培訓。

    通過以上五個步驟的介紹可以看出,構建全公司范圍內的財務分析報告體系的重點是梳理公司全部下屬企業的業務線和運營模式,在此基礎上確定需要分析的內容,即制定被下屬單位和相關利益方接受和承諾達標的關鍵業績指標(KPI)。

    在明確了這些分析內容和負責的單位/部門以后,財務分析師需要以「建筑式」的思維系統化設計編制模板,并確保業務與財務信息的流轉、計算、表間勾稽的嚴謹與整合。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過規定培訓課時,經考試合格,將獲得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中級)專業能力證書》。

    image.png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樱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