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業財融合的管理是業界公認的標桿,業財融合既要求財務懂業務,CFO能接任CEO,財務既服務又同時監督業務,也要求業務懂財務,業務能做半個財務專家,業務具經營思維,人人懂經營。
以下是任總在與財經團隊座談會上的講話,體現出了對財務人員的要求:財務要懂業務熟悉業務,做到服務與監督業務。監督業務,要求財經敢于堅持原則;服務業務,要求財經機動靈活不僵硬。財經懂業務,就需要懂項目,懂合同,懂產品,懂績效,懂協調。
一、財經人員首先要精通財務,同時也要懂業務,一專多知
第一,什么是“財務”?一部分是“財”,一部分是“務”,“務”就是指要懂業務,為業務提供專業的服務與支持。如果財務不懂業務,那只是算賬的,叫會計員,不叫財務。PFC(PFC指項目財務人員)去一線,就是為了在最年青、最空白、最有朝氣的時期去熟悉業務與財務的混合管理,向孟加拉國代表處的交付與財經學習。作戰CFO的職責是什么,如何叫作戰CEO的助手?梳理出它的標準,嚴格執行考核與考試。平臺CFO熟悉交付了嗎?熟悉合同管理了嗎?采購流程對你有什么體會和進步,你有單挑一個重要項目的采購能力嗎?……不夠的要去補課,補得不夠的先讓出位置,讓合適的人先上,補好課你再回來,選熟悉本業務、讓又知曉相關業務的人先頂替你的崗位,你鍛煉好后,再重新安排崗位。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五年后若果我們抗住了美國的打壓還沒有死,你們就作為一支鐵的支援保障隊伍,走進了前進的隊列。你們不是去搬磚挖溝,所以不要喊“吃大苦、耐大勞”這樣的空口號。當然,財經是經驗科學,經驗科學是容易規范化的。規范化的業務,要走標準化、電子化的道路,簡化作業方式。技術業務是跳躍的,每三個月刷新很快,不在現場,不會理解的。不要因為我強調PFC要學業務,你們就只去學業務,荒疏了本專業能力。沒有本專業的精,就沒有開門的鑰匙。
財經人員的主業首先是做好財務,如果你的主業考了90分,我不認為你特別優秀,但是副業考了10分,我認為你就是滿分。你們可以買一些業務口的中專教材學習,教材雖然簡單,但概要講得很清楚,容易學明白。技術專家、市場與服務的業務人員進入財務體系,也要把財務作為最主要的方向,精通財務,其他技能只是“助推器”。
第二,我認為,PFC有兩種角色:一種是踏踏實實地做精、做深,一輩子做“精算師”;另一種是經過一線實踐,每年按20%-30%的比例螺旋式上升,經過多次循環就可能有機會成長為各級機關的專家。將來你們也可以從GTS抽調一些愿意長期做精算師的人,有些人很聰明,很快就能掌握財務知識,而且運作自如,他們也可以跟著名校畢業的學生螺旋式上升。
戰略預備隊是建了一個“通天梯”,財經人員都去爬這個梯子,每一個臺階都有相關業務知識與專業知識,一點點向上爬。財經要將PFC的發展管起來,PFC崗位可以進一步安排到供應鏈、采購、華為機器……體系工作,也進行多螺旋成長。我們一定要把優秀的PFC逐步補充到有關位置上來,有提升的機會窗,才會讓更多的人愿意去做PFC
二、財經干部要通過實踐熟悉業務,既可以更好服務與支持業務,也更加敢于在靈活機動中堅持原則
公司對財經人員的要求第一是責任,第二是責任,第三還是責任,要敢于堅持原則,并善于堅持原則,為業務提供及時、準確、優質的服務,這個要求沒有變。這個要求的基礎是本業務要精,你服務的業務要懂。這樣才能靈活機動地堅持原則,這也是最大的責任與管理。要在靈活機動中體現能力,僵化死板不等于原則。如果財經人員也熟悉交付和采購,關鍵時刻就敢靈活。
改革代表處的CFO,如果他的成長史基本上只是一個會計史,怎么能代表平臺協調呢?協調有科學性,一定要懂相關業務才能去協調,如果平臺協調得不好,改革可能就要被推翻。首先懂作戰,能擔負作戰CF0,除此之外,要熟悉COO的職責。平臺CFO要去協調工程采購、交付、供應、法務、公共關系等,以及忠實地履行中央集權。實踐是最重要的學習,如果沒有實踐基礎,不知道怎么裝機,工程分包也不會,定額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協調?所以,第一,要懂協調的幾個模塊,比如交付、采購、法律、合規……,一年周末有104天,你可以抽30-40天去裝機,參加分包、采購……實習,不斷學習和實踐。第二,還要對中央集權負起責任,平臺CFO要做“萬金油”,沒有讓你處處當專家,但樣樣你都得清楚。
產品線財經在管理上和PFC、作戰CFO是同樣的要求,只是規模和工作涵蓋的范圍不一樣。我們把代表處作為樣板先改革,成功后會鼓舞大家改革。
所以,財務選拔干部是以主業為中心,其他業務也要知曉。干部成長,我們要設路標,我們要看你的履歷表,看你每階段的成績,如果你沒有這個路標,抓緊時間去補就行。有些崗位沒有這段路標,不選拔。我們不追求干部的完美,現階段就在“矮子”里選“將軍”,發現幾個優秀人員,就選出來給予責任,上戰場去沖鋒。
三、針對中央集權專業類員工,要完善差異化的待遇體系,將各種津貼明細化
中央集權組織中有一部分人長期在同一崗位上工作,一輩子做職員,需要他們長期“守碉堡”,老兵和新兵的待遇是不一樣的。不要隨便喊“年輕化”、“優秀化”的口號,什么是年輕,怎樣叫優秀?判斷標準不清晰,用得合適就是優秀。針對中央集權的專業類員工要制定差異化的待遇體系,鼓勵一批員工長期穩定地做好職員,職員也有初級、中級、高級,只是職級的內涵與作戰隊伍不一樣。
財經體系和人才堤壩變革工作組合作,把專業類員工的待遇體系完善化,把各種津貼明細化,比如崗位津貼和崗位重要性相關,還有質量津貼、工齡津貼、效益津貼……等。梳理出一個方案,短期先按這個制度試行,當全公司改革完成后,再優化。中央集權體系人員的工資、獎金等待遇由中央來發,費用由集團轉移承擔。服務質量可以通過代表處產糧的效益獎體現,和當地效益進行一定的關聯。
四、在業務變革過程中,平臺必須保持穩定,財經的組織結構和流程結構改革放緩,可以先進行個體作戰能力提升的變革
這兩、三年研發和市場的改革勢頭很猛,比如:CNBG的改革是自下而上;EBG的改革是從上往下走,把機關變小;研發的改革是聚焦在前沿作戰。在業務變革時,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基礎平臺,就全亂了,所以財經、供應鏈、華為機器……這些平臺部門先不改革,財經是服務業務的需求。
財經的組織和流程不改革,但干部要先進行個人“健身型”改革,干部如何改革?應知應會一定要考,財經要組建一個專門的小班子負責組織考試。PFC、作戰CFO、平臺CFO、機關專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考核方法,根據任職資格標準來制定各崗位需要具有什么能力,培訓考試和現場作業要一致化。考試題目全公開,采用托福電子考試的方式,允許多次模擬考試,以最后一次來算作成績;考試通過后給予面試機會,面考是對你的考試過程做一個結論,面考也通過,說明你真的掌握理解了。將考試作為財經這段時間的改革重心,這樣來提高個體作戰能力。
另外,希望加強人工智能在財經的應用,從供應鏈到交付全打通,可以從GTS人工智能團隊挑一些人員來。比如,最近公司引進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統計表非常好,可以在GTS和財務使用,這樣業務自己放數據,后方直接萃取。又如,數據倉庫和VR等技術可以引進到PFC的作業系統,提升作業能力。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考生通過規定培訓課時,經考試合格,將獲得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中級)專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