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各種免費的東西,免費領取的優惠券、超市免費的試吃、各類會員的注冊的免費禮品等等。免費可以增加人們的愉悅感,這種價值并不算高的額外驚喜可以令人保持一整天的好心情,但同時它也在不知不覺中刺激著大家的購物欲望。
免費=不要錢,所有人對于免費的認知都是這樣的。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仔細算算賬,就會發現,我們可能因為免費而付出了更多的金錢和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免費除了讓你多花錢,還會增加其他交易成本
免費總會給人一種占到便宜的錯覺,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免費都是有附加條件的。
大學畢業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選擇在亞馬遜上購買圖書。亞馬遜當時的購物規則是滿99元免運費,為了達到免運費的金額,每次購物都會花費很多時間來挑選商品,湊足免運費的門檻。
但免運費真的占到便宜了嗎?我們仔細算下賬就能清楚,免運費對顧客和企業來說,究竟是賠是賺。
假如我只想購買兩本書,合計的價格是60元,直接下單就需要額外支付6元運費,因為有明確的購物目標,實際上從尋找商品到下單結算,總共需要花費10分鐘時間。這樣計算下來,我需要為此次購物支付的金錢成本為66元,時間成本為10分鐘。
但如果我想享受免運費的優惠,就需要再挑選一些書籍。瀏覽網頁挑選商品花費了1個小時時間,又購買了兩本書籍,訂單金額合計100元,達到了免運費的門檻。計算下來,我需要為此次購物支付的金錢成本為100元,時間成本為1個小時。
如果我說我這次的購物虧了,可能會有人反對,認為雖然多花了錢,但是也多得到了兩本書,所以并不能算虧損。但實際上為了湊單而購買的書籍并不在我的閱讀計劃以內,內容也并沒有介紹的那樣好,所以從我的角度出發來思考,這兩本書的價值及不上我所支付的價格。
可以說,我實際上支付了100元,還是購買了原本想買的兩本書,相比第一個方案卻多支付了34元,另外也多花費了50分鐘的時間,時間成本同樣屬于交易成本。
如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設置的免運費門檻可以很好的提升客單價,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免費的誘惑下堅持自己原本的購物需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湊單。這樣企業在付出同樣的成本下,每單客單價提升到至少99元,即使購物的顧客數量不變,也可以有效地提升網站收入。
同樣在一些店鋪,店內會設置一些購物門檻,達到相應的金額可以給予贈品,在贈品的誘惑下,我們也會不知不覺地購買一些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之前某次吃回轉壽司的時候,發現桌子上粘貼的活動信息,吃滿8個盤子,可以免費進行一次扭蛋抽獎,旁邊列示的是各種獎品,店內還設置了一個大型的扭蛋機。
看到這則廣告,首先吸引我的是‘免費’兩個字,然后才注意到抽獎條件。當時我已經吃了6盤,感覺很飽了,但我還是猶豫了一下。如果再吃兩盤,店內最便宜的壽司一盤10元,我需要多支付20元的金錢成本,同時多吃下去的這些壽司,大概率會讓我的胃難受一下午,增加了其他的風險。再查看獎品,實際上的價值并不高,那么為了免費抽獎而強迫自己再吃兩盤壽司就非常不劃算了。
有時候我們在一些網站或是活動中會意外得到一些禮品券或是優惠券,可以免費領取相應的禮品,這種情況,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付出成本了呢?
假如我們手里有一張免費的蛋糕券,可以去甜品店領取一塊黑森林蛋糕,每日限量30個,先到先得。免費的蛋糕雖然不會讓我們付出金錢成本,但需要考慮領取所付出的其他交易成本。
最近的可以領取蛋糕的甜品店距離大概15分鐘,如果領取的人多,可能還會排隊,這樣我們就會花費不可預估的時間成本;免費蛋糕并不是無限量的,所以即使花費時間過去,也可能面臨蛋糕已經領完的風險,這樣我們之前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就會變為沉沒成本。將這些其他交易成本,與一塊黑森林蛋糕的市場價格相比較,就能夠衡量出我們這筆免費的交易是不是劃算。
如果從甜品店的財務角度出發,為什么要派發蛋糕券?蛋糕的制作需要成本,但這些蛋糕制作出來后,放在店內可以正常銷售,有人過來領取,才會變成額外負擔的成本。一塊黑森林蛋糕的材料成本假設為5元,店內銷售價格為15元,如果沒人來領取,正常銷售每塊蛋糕的邊際貢獻為10元,如果有人來領取,蛋糕的材料成本就會變為店內的營銷成本。
這種營銷推廣的好處在于,到店領取蛋糕的顧客一定是甜食愛好者,在領取贈品的同時很可能購買其他商品,這樣其他商品帶來的利潤就完全可以覆蓋營銷成本,同時增加了客流量以及提升了客戶留存率,相比派發傳單或是廣告一類的大眾營銷,在擴大了店鋪知名度的同時,可以更加精準地鎖定目標客戶群。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免費就是一個成本相對較低但又非常有效的誘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戶,也可以刺激客戶購物的欲望,在無形中讓大家購買更多原本不在需求清單內的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免費會影響我們對于商品的評價
對于花錢購買的商品,我們會吐槽質量不好、虛假宣傳、性價比低、味道不好吃等等,但如果這些商品變成免費的,我們對它的容忍度就會提升很多,對商品的評價也可能會隨之改變。
我記得最初瑞幸咖啡營銷的手段,是注冊會員就可以領取一杯免費的咖啡,可以選擇自提,也可以選擇支付運費進行配送。至于咖啡的味道,基于每個人口味的不同,評價也不同,但差評很少。大家都想著是免費的,所以對于咖啡的味道比較寬容。因為免費的影響,咖啡的味道變成了不重要的評價標準,大家更關注瑞幸的營銷、優惠券的發放、擴張的速度等,通過這些來評價瑞幸這個品牌。
目前瑞幸的價格已經大幅度上漲,優惠券發放的頻次和折扣力度也大幅度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對于咖啡的味道會產生與初期不同的評價。因為付出了金錢成本,而且瑞幸咖啡的價格也不算很低,大家對于味道會變得更加挑剔,期望得到的飲品品質可以與自己付出的金錢成本相對等,對于品牌的評價也會有所轉變。
免費影響顧客對于商品的評價,同樣也會干擾顧客的選擇。
目前有一份雜志,兩種訂閱選擇,第一種是訂閱電子刊,價格為50元/年,第二種是訂閱紙質刊,價格為150元/年,電子刊和紙質刊的內容完全沒有區別。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訂閱哪種?從價格和便攜性來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訂閱電子刊,更加便宜而且可以隨時用手機閱讀。
如果我們增加第三種選擇,訂閱全年紙質刊免費贈送電子刊,價格為150元/年,這時你會怎樣選擇?第三種訂閱方式,利用免費贈送放大了吸引力,讓看到的人感覺這是最劃算的選擇,相當于花一分錢買了兩種商品和服務。
但從雜志社的角度來看,無法選擇取消紙質刊只發布電子刊,這種情況下只有銷售一定數量的紙質刊才能保證整體的盈利,所以紙質刊的銷售收入是需要確保的目標。三種選擇羅列在一起,通過第二種選擇的比對,最大限度的放大了第三種選擇的吸引力,讓更多人的人訂閱紙質刊,確保雜志社整體的收入、利潤水平。
當我們付出成本時,付出的成本就會成為衡量商品或服務的‘錨’,通過比較來進行商品或服務的評價。但當商品或服務增加了‘免費’這個光環時,缺少了‘錨’作為比較對象,同時也無法將這種‘免費’帶入到市場環境中,這時做出的評價就會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我們的決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免費讓我們成為了商品的一部分
免費不止出現在購物行為中,在網絡中,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免費。瀏覽各種網站資訊是免費的、在短視頻平臺查看內容是免費的、收發郵件是免費的,我們享受著各種平臺提供的免費服務,我們為什么不用為這些‘免費’支付成本呢?
很多人都會使用抖音、快手、小紅書、頭條等APP,在上面發布內容或是瀏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無論是發布還是瀏覽,對于用戶來說都是免費的。至于為什么平臺會花費高額的運營和維護成本,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展示和交流機會,因為C端的用戶并不是平臺的目標客戶。
從平臺的角度,免費的使用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從而提升平臺用戶的數量和活躍度,用戶使用平臺的頻率越高、停留時間越長,平臺的內容產量越高,用戶活躍度越高。這將有利于平臺內部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用戶出產內容豐富-吸引更多用戶加入-繼續產生新內容……最終將大量的活躍用戶聚集就形成流量。利用流量的販賣從B端變現,這個就是將我們每個人轉化為平臺商品一部分的過程。
我們在平臺上花費的時間越長、活躍度越高,成為了平臺流量的組成部分。平臺掌握所有的用戶信息,控制著平臺所有流量的分發,活躍的用戶數量越高,平臺的流量也就越值錢,能夠從B端獲取的收入也就越多。
B端的客戶在進行營銷投放的時候,會分析平臺的用戶群體與品牌目標客戶群的重合性,也會考慮平臺用戶的活躍度,會挑選適當的方式在平臺上進行營銷推廣,可能是廣告植入、也可能是軟文推廣,所有的營銷都需要向平臺支付營銷和流量費用,而這些費用所構成的營銷成本,最終會影響商品的價格。
最近幾年線下的市集活動也在興起,通過顧客免費入場來增加人氣,將顧客變成商品的重要部分,通過人氣來吸引商戶入駐,收取高額的攤位費。攤位費的增加導致了市集內商品價格的提升,最終由顧客買單。甚至有些舉辦方會在收取攤位費的同時,向顧客收取門票款,用最少的投入獲取了最大的利潤,成本和風險全部轉嫁到入駐的商戶和購票的顧客中,不失為一門好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將‘免費’帶入到財務的情景里,我們在判斷盈利或是虧損的時候,就不能單純從財務數字上來計算。有些成本是無法反映在財務報表中的,例如時間成本、風險成本等各種隱性成本,如果忽視這些,財務分析的結果就會出現偏差,導致決策出現問題。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人社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