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tion
    咨詢電話

    400 6890 958

    制造業企業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2023-07-03 13:55:17

    瀏覽量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成本分析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那么究竟怎么做,成本分析有哪些套路?

    一、生產成本看效率

    首先看一看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看優化的機會。生產過程中主料、輔料的投入產出比,損耗率、水電氣等能耗、不良率。還有,我們可以分析工時的消耗,從而來查找生產環節中有哪些異常或者有待優化的地方。同時可以結合生產消耗,關注原材料的用量和價格的分析,量的分析可以從生產消耗、供貨周期等來分析安全庫存,同時結合采購價、結算方式、倉庫成本、物流成本等等,綜合來考慮企業的最佳供貨量或最佳供貨頻率。并且與實際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挖掘我們可以改善的地方,來做成本壓縮的空間。

    對于變動成本,我們可以看成本動因,比如班車費,食堂費、個人的五險一金等,這些費用都是和人工相關,動因就是人工,或者更細致一點就是工時,這才是資源消耗或者改良著力點。

    二、管理成本看產出。

    其實在工廠中,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固定成本、可能甚至于會高于直接成本,那么這部分要怎么管,這部分主要看成本的產出,比如說職能部門的費用,例如財務、人事,這么部門的崗位架構如何來設置,人員的配置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看看費用產值比或者職做崗位比(這里建議細看財務BP怎么分析公司人效?);當產量翻番的時候是不是固定費用也要翻番,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那么小伙伴肯定要問了,怎么樣的比例才是一個合適的比例呢?這個因企業因行業而異,這里可以參考以往情況、或所在行業,綜合考慮來確定我們的一個基準線,并在未來的時間中做追蹤。

    三、綜合分析看盈虧

    其實所有的分析講到底,最終都是要看是否給企業帶來了收益,比如當有兩個業務擺在我們前面,一個業務可能規模大、周轉快,但是利潤率比較低,而另外一個業務利潤率高,但可能需要投入機器設備,而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于不同業務的投入、產出的綜合分析,再比如某個產品我們拿到了訂單,報價比成本還低,但我們有富余的產能,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不要接,而另一個產品的訂單,報價要比產品高,但是我們的產能已經不足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么辦?這里的結論很簡單,其實最終都是要看我們企業是否賺錢。

    總結:以經營企業為起點;用業務最小的顆粒度進行分析;以經營活動為主線,通過對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分析,來判斷業務推進的成效。

    樱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