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多數企業集團已經完成了財務共享模式的搭建,但在以財務管理工作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仍需對具體建設途徑及方法提供更多具體可行的方案參考。結合新時期國內企業財務共享管理現狀,可以看出目前企業集團的數字化財務建設工作依然面臨著諸如基礎數據采集質量提升困難、數據分析利用深度不足、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以及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困境。基于此,在企業財務數字化建設推進改革過程中,企業應當相應提高自身采集數據質量,提升企業財務分析能效,持續開展數字化隊伍建設,強化財務管理風險管控。
一、企業財務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
企業共享模式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日常業務開展創造了全新的數字化聯通環境,而在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應用背景下,企業財務數字化工作中所接觸的數據類型、體量以及復雜程度,較之以往出現了指數倍的上升。隨著企業業務市場的開拓與延伸,規模越大、架構越完善、業務越豐富的企業集團所面臨的財務報表數據內容也會越為龐雜;同時在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下企業數字化協同管理工作推進還將繼續為企業財務管理決策設計提供更多非財務范疇的企業經營業務信息數據。首先,在上述背景下,國內目前財務數字建設普遍缺失對信息化財務數據的安全意識,在數字化信息內容分享權責界限尚未明確的影響下,為企業內部諸多敏感信息的外泄埋下隱患。其次,在財務風險預警工作期間,國內大型企業仍在以企業定性財務數據指標內容作為依托憑借,致使相關風險規避工作的開展有效期較短,不利于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財務風險成因要素進行針對性分析。最后,在財務共享模式運行下,國內大型企業普遍存在因大數據技術運用能力不足所導致的財務風險規避系統建設質量及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在技術和能力因素的局限下,現有企業動態財務數據管理定量系數設計誤差較大,無法較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風險。
二、基于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數字財務建設優化策略
(一)提高基礎數據采集質量
1.充實企業數據來源,提升財務數據采集源頭質量
第一,企業要以財務共享模式為依托搭建數據共享價值鏈條。財務管理業務中的數據內容關于互通與分享功能的開拓,代表著企業常規管理的明確區域限制正在逐漸模糊,同時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績效目標也會同集團整體形成更為密切的利益關聯,可以說源頭范圍內的財務數據采集質量不僅會對企業財務部門績效成績產生影響,還將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共享平臺內部所接入的企業內外部主體鏈條的利益,這對企業整體實現各項目標的意義重大。因此,唯有將財務數據采集信息源頭端做到企業集團、合作單位、供應商與客戶等多主體的共享共建,方能從量上提升企業財務數據采集的全面性。第二,企業應當針對基礎數據采集端口業務專員日常工作開展更多數字化崗位培訓。具體培訓內容應當重點關注企業內部數據上傳與整合格式的標準化普及,同時注意兼顧財務數據信息與企業業務信息的深入拆解分析策略講授,以此從質上保障企業財務數據采集的有效性。
2.強化企業數據管控,提升財務數據采集管理質量
第一,企業應當在財務共享模式內部附加搭建數據采集頂層設計結構。此類結構一方面需要考量財務系統及非財務協同數據搜集系統的信息采集協同問題,利用信息自主循環更新架構,幫助各類數據于企業財務工作開展中實現良性循環與更新優化。另一方面此類結構還需要關注企業財務管理數據分享庫的多渠道自動化搜集與全流程信息化共享,于實際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期間達成所見數據即所采信息的目的。第二,企業還要定期為各分支機構數據采集路徑進行一致化對比分析,重點規范數據采集協定違約亂象,為后續財務及業務信息內容的統一整合處理提供便利。
3.嚴格企業數據監督,提升財務數據采集技術質量
第一,企業可以通過審計部門對各項財務數據進行定期檢驗,通過檢驗出的問題查找現有數據采集過程及方法中的可改善點,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促使財務數據更加客觀準確。第二,企業應當不斷豐富內部數據網絡程序建設,在5G、物聯網與區塊鏈等尖端技術的支持下為原有財務共享模式中的數字治理延展數據搜集邊界范圍,搭建更加開放健康的企業財務生態體系。
(二)提高財務分析效率與效用
首先,不斷完善依托于財務共享模式搭建的基礎數字化建設平臺,全局整合財務資源,全域提升管理效率,幫助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將更多的精力放置于兼具財務價值與業務洞察潛力的管理領域上。其次,優化數據分析流程,借助數字平臺搭建,針對存在特異性數據信息表現的財務工作與業務內容進行精確標記;同時針對存在有較大營運風險的業務項目也一同進行標注,以此幫助財務人員于日常工作開展中做出科學合理的數據分析流程,輔助實現各企業結構與部門之間的數據分享和溝通互聯,打造體系完善、分工科學的財務數字建設依托平臺結構,使財務分析速度更快、分析結果更具價值。最后,擴大數據分析使用人員范圍,不論是企業的管理人員還是業務人員,都應具備一定的透過數據看問題的能力,這需要企業一方面在內部加強數字財務理念的宣貫,另一方面加強企業相關人員數據分析運用培訓等方式,營造依托數據、應用數據和挖掘數據的良性工作氛圍,提高企業財務數據運用的程度,使企業財務數字化建設目標與企業戰略更加契合。
(三)做好財務數字化人才培養
首先,企業需要通過對內部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開展思想方面的引導工作。其目的就在于提升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對數字化建設全新模式的認可度與熟悉度,在具體人才培訓工作中企業可以基于目前成熟的財務共享模式為企業財務數字建設創設相應的企業文化內容,進而推進財務人員自身信息化素養的形成。其次,企業還應當格外關注財務專項人員的精細化分配以及同其崗位職責相適應的針對性數字思維打造。在財務共享模式背景下,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管理任務可以被細分為共享管理、業務管理、策略管理以及智慧管理等多種項目內容,同時根據管理領域的差異化劃分,也可以細分為財務型會計、管理型會計、資產型會計以及技術型會計。基于此,企業在具體崗位分派管理工作進行中需要優先規劃制定具體崗位責任范疇與人員工作內容,在對調崗或新入職員工進行針對性崗位職業教育的前提下,定期對崗位內員工的實際工作表現進行考核評判,保證財務人員的工作擅長領域同自身崗位深度匹配。最后,要多舉措并行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養,通過鼓勵財務人員參加專業技術資格和職業資格考試、定期輪崗、組織高質量的培訓、派出財務人員參與到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中等方式,培養更多精通財務專業、熟悉前端業務、了解管理運營,具備跨越財務、業務和管理領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企業打造能看懂數據、分析數據、用好數據的數字化管理人才隊伍夯實基礎。
(四)做好數字財務風險防控
首先,企業應加強內部信息保密制度的建設,明確各流程節點責任人及職責,建立數據庫密鑰,避免出現企業敏感信息的泄露。其次,要擴寬風險評估范圍,從企業財務報告及非財務報告中智能篩選出與企業財務風險決策相關性較強的數據信息,搭建動態指標數據庫,采用定量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式,使風險預警輻射面更廣、輻射周期更長。最后,企業還應建立其一套適用于當下信息數據管理且健全完備的財務內控體系,助力企業打造以財務業務風險為導向的財務管理內化整合管理框架,并結合數字經濟時代發展形勢的變革與企業內數字化轉型的實際需要對具體制度及時更新與優化,進而發揮更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效用。
結語
建立財務部門專屬數據庫,以此幫助企業內部系統財務管理業務的開展真正邁入智慧化與自動化的時代。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人社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