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運行分析評估是浙江監管局轉型后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財政部“構建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制度+技術’的管理機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監管局主動融入浙江數字化改革浪潮,圍繞地方財政運行分析評估等領域進行重點突破,進一步實現數據從“看”到“用”的轉變,較大幅度地提升了分析評估的數字化水平。
一、制度先行,建立數字化改革總體框架
全局高度重視財政監管數字化改革,專門出臺數字化改革工作方案,著力打造“1+5+4”的財政監管數字化改革總體框架。即構建一套財政監管綜合集成體系;謀劃推進五大財政監管業務板塊數字化改革;夯實四方面基礎支撐。在其中的地方財政運行分析評估板塊,提出深入貫徹數字化改革理念,健全覆蓋全域經濟運行、全省財稅政策執行、全建制縣財政狀況的宏觀財政經濟形勢監控分析體系的目標。經濟運行從供給側改革和需求的管理兩個維度入手,跟蹤投資、消費、出口情況和三大產業發展態勢,財政運行聚焦“四本”預算“收、支、余”全鏈條開展監控;政策執行跟蹤省市縣三級減稅降費政策執行,并進一步向微觀主體延伸,推動政策精準落地。
二、重點突破,構建分析評估數據庫體系
綜合考慮財政監管的核心重點和數據支撐,首先聚焦地方財政運行分析評估等領域開展重點突破。依托監管局逐年積累的基礎數據和業務成果,按照“創新打造財政監管評價指標綜合體系”和“整合構建財政監管信息數據智庫”的思路,構建地方財政運行分析評估監控數據庫體系。一是夯實數據基礎。深刻認識基礎數據重要作用,分別建立經濟數據庫和財政數據庫,梳理總結財政、稅務、海關、國庫、統調、商務等多個部門歷年遞送數據,為整個體系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二是把牢監管重心。牢牢把穩財政監管核心重點,建立運行評估主庫,從監管實際出發,圍繞經濟、財政、三保運行和微觀主體四方面,形成覆蓋全省各建制縣的全方位監管評價體系。三是深挖數據價值。為進一步打通信息利用瓶頸,深挖數據成果價值,建立政策法規庫和分析材料庫,業務上實現對政策法規、工作成果和外部門材料的梳理,從政策和業務兩方面進一步提升對財政監管的支持;技術上實現對文字信息類材料的歸集,為知識圖譜等更高水平的智能化運用打下基礎。
三、服務決策,打造財經運行數據駕駛艙
按照“業務技術融合,更加注重業務”的理念,推動數字化改革成果更好服務財政監管決策。從數據庫體系眾多監控項中提取少數關鍵指標,打造財經運行數據駕駛艙。從經濟形勢、財經協調、地市比較、區縣“畫像”、“三保”底線、市場主體六個維度出發,提供對當前地方財政運行狀況的總攬視圖。經濟形勢方面。從供給側三大產業、需求側“三架馬車”兩方面入手,展現當前地方總體經濟形勢。財經協調方面。建立財經運行主要指標儀表盤,為監管決策提供地方經濟、財政的總體概況,以及財政、經濟協調發展的相關情況。地市比較方面。依托地理信息數據,圍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等重要指標,建立全省各地市間的橫向比較,以便更好監控區域間均衡發展狀況,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區縣“畫像”方面。依托財政“收、支、余”框架,圍繞預算收入、支出執行、庫款流入流出等,建立建制縣的地方財政運行立體“畫像”,實現對各個基層財政的扁平化監管。“三保”底線方面。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關注“三保”運行可能的風險,圍繞“三保”可用財力、支出執行、實際負擔等方面開展專題監控,并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實現地區間的橫向比較。微觀主體方面。將稅務部門數據和監管局主動收集的數據相結合,選取稅負率、資產負債率、凈利潤增長率等財務指標,聚焦微觀主體實現對減稅降費、企業穩定性和成長性等方面的監控,為政策執行監管開辟聚焦市場主體的新窗口。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