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現有的問題并對短期的策略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支持企業長期的價值最大化。
一、盈利分析
企業的盈利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研究。
整體企業盈利情況:
1、企業在賺錢嗎?
2、企業一直在賺錢(虧錢)嗎?
3、企業利潤占整體銷售的百分比是多少?
4、人均利潤率是多少?
5、企業利潤占總投入資產的百分比如何?
6、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如何?
產品盈利情況:
1、產品盈利嗎?
2、該產品與其它產品系列相比如何?
3、與競爭對手相比如何?
客戶盈利情況:
1、企業在給該客戶提供的服務是盈利嗎?
2、該客戶對于企業來說的終身價值如何?
3、相對應的利潤如何?
4、還有哪些客戶是企業有價值的目標?
5、得到這些客戶的成本如何?
下列的財務指標是了解企業財務情況的最好的數據,關鍵是學會用這些指標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了解企業的總體盈利情況還不夠,還應通過了解盈利情況的組成部分來明白為什么能盈利和如何盈利的?
也就是說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影響資本回報率:
凈利潤率
資產周轉率
財務杠桿系數
我們可以把指標分為三層,從上至下對于企業進行剖析。
下圖中中層的三個指標表明了有哪些重要的業務指標對于凈資本回報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下層的比率表明了對于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內容的影響如何可以影響凈資本回報率。
息前總投入資產回報(ROIC或RONA)比凈資產回報率更易去除企業不同的財務策略對于分析的影響。
另外一個估量企業盈利水平的指標為經濟價值創造能力(EVA )。EVA是企業資本的回報扣除資本成本后的價值。公式如下:
EVA= (r - K) * 資本總量(資本投資回報率 –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 資本總量
二、成本分析
成本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成本體系-概述
許多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采用何種方法將它們的一般管理費用分攤到它們的產品和服務中去
核心的問題是選取多少種成本驅動因素及何種成本驅動因素
理想狀態下,在成本和其驅動因素之間應該有邏輯聯系
方法的準確性和實施成本之間有矛盾
公司一般采用兩種成本體系:傳統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成本體系-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原則:活動產生成本;產品消耗活動。
成本體系-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之間的比較
成本分析的基本工具(1):成本結構的橫向比較
成本分析的基本工具(2):盈虧平衡點的分析
成本分析的基本工具(3):營運杠桿分析
三、投資分析
投資分析通常被用作對于投資決策的支持,投資分析可以幫助回答如下的投資問題:
1、將來的回報在考慮了風險后是否與現在的投入相匹配?
2、分析建議的投資是否為達到目的的最有效手段?
與注重于歷史數據的盈利分析和成本分析不一樣,投資分析注重于對于投資項目將來的價值的估計
常用的工具包括:
投資回收期
內部投資回報率法 (IRR)
凈現值法 (NPV)
投資分析提供了定量的分析框架來分析投資的機會,主要用于對企業策略分析框架的補充。
投資分析當在選擇不同的投資和策略方向時非常有用:
可以將投資的機會進行量化分析
幫助進行“干/不干”的決策
基于定量的指標對于投資機會/戰略選擇進行優先化
投資機會分析一般分為三步進行
投資項目的舉例:
新產品推廣
在新市場推廣現有產品
實行新的營銷政策
建立新廠以提高產能
并購對手
投資的目的是為企業的股東創造價值
估計現金流:對應的投資時限和最終剩余價值
價值等于所有的投資回報減去成本,因此必須對于投資期限內的現金流進行估計,并同時估算項目結束時剩余投資的價值。
投資分析工具(1):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是將全部投資收回所需的年限,是最原始的一種投資方法。
投資分析工具(2):內部投資回報率(IRR)
內部投資回報率是單個項目的凈現值為0時對應的折現率,可將其與資本的機會成本k,進行比較
投資分析工具(3):凈現值(NPV)法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