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務分析指標為基礎的納稅評估指標體系
1.財務指標分析的重點
財務會計報表作為反映企業一定時間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的一項工具,最主要的三張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
該三張報表也是計算企業各個財務指標的數據基礎,利用報表中的數據,構建納稅評估中的財務指標。財務報表中的數據主要反映企業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兩方面的情況,進行納稅評估指標選擇也要主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1.盈利能力財務指標與納稅評估指標
1)銷售利潤率
企業利潤總額與企業銷售收入凈額達比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收入凈額 x100%
反映企業銷售收入中職工為社會勞動新創價值所占的份額。比率越高,表面企業為社會新創價值越多,貢獻越大。
2)成本費用利潤率
企業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x100%
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耗費與獲得的收益之間關系的指標。
3)總資產利潤率
企業利潤總額與企業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
總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量/資產平均總額 x100%
反映企業資產綜合利用效果指標。此項比率越高,表面資產利用的效益越好,整個企業獲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4)資本金利潤率和權益利潤率
企業的利潤總額與資本金總額的比率
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x100%
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金的獲利能力的指標。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本金的利用效果越好。
納稅評估指標
1)納稅人收入利潤率異常
計算公式:指標值=(納稅人收入利潤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潤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潤率。
收入利潤率=本期營業利潤/本期主營業務收入。
問題指向:收入利潤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應判斷為異常,需要查明納稅人有無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收入利潤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也應判斷為異常,需要查明納稅人是否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有無利用免稅企業轉移利潤。
檢查重點:同“成本”、“費用”指標。
2)納稅人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異常
計算公式:指標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業收入成本率)/全市行業收入成本率;
收入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一般而言,企業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以及擴大生產規模的需要,主營業務成本都會呈現增長的趨勢,所以成本變動率一般為正值。如果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超出預警值范圍,可能存在銷售未計收入,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問題指向: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明顯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應判斷為異常,需查明納稅人有無多轉成本或虛增成本。
檢查重點:檢查企業原材料的價格是否上漲,企業是否有新增設備、或設備出現重大變故以致影響產量等。檢查企業原材料結轉方法是否發生改變,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將在建工程成本擠入生產成本等問題。
3)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異常
企業的主營業務毛利率與凈利率都是反映企業盈利能為的指標,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如果主營業務毛利率差異過大,企業就可能存在隱藏收入、收入未及時入賬或者高轉成本的風險點;如果主營業務毛利率差異不大,但主營業務凈利率差異偏大,就說明企業可能存在多列支費用或者費用超過所得稅稅前扣除標準的風險點。
2.營運能力與納稅評估指標
(一)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經營的能力,也就是企業利用自身的資產賺取利潤的能力,主要包括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和總資產周轉情況H方面內容。一般來講企業的資產周轉速度越快,資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經營管理能力也越強,相應盈利能力也會較高。主要使用以下指標:
1)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計算公式為: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資產周轉速度就越快,能夠相對節約流動資金投入,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如果周轉速度過低,會形成資產的浪費,使企業的現金過多的占用在存貨、應收賬款等非現金資產上變現速度慢,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償債能力。
2)貨幣資金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三項指標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分析的重要補充;反映了企業最重要的三項流動資產的使用效率;該三項指標的變化會導致流動資產周轉率發生相應的變化;該三項指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
計算分析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目的,在于促進企業通過制定合理賒銷政策,嚴格購銷合同管理、及時結算貨款等途徑,加強應收賬款的前中后期管理加快應收賬款回收速度。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能夠反映出企業采購、儲存、生產、銷售各環節管理工作的好壞。
3)固定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周轉率高,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得當,固定資產結構合理,能夠充分發揮效率。反之,則表明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產成果不多,企業的運營能力不強。
那如何提高固定資產周轉率呢?首先要規模得當。規模太大造成設備閑置,形成資產浪費;規模過小則生產能力小,形不成規模效益。其次是結構合理。即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的固定資產結構合理有效。
4)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計算公式為: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總資產周轉率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反映出企業單位資產創造的銷售收入,體現企業在一定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周而復始的流轉速度。
檢查重點:指標分析:在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較大,存貨的流動性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流動比率。因此,必須特別重視對存貨的分析。存貨流動性的分析一般通過存貨周轉率來進行。
存貨周轉率(次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銷售成本與存貨平均資金占用額的比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效率的綜合性指標其意義可以理解為一個財務周期內,存貨周轉的次數。
分析存貨周轉情況,如存貨周轉率加快,而銷售收入減少,可能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的問題。針對疑點,應到倉庫核實產成品驗收、入庫、發售相關記錄,是否存在商品發出未及時確認收入,是否將自產貨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福利、對外投資等視同銷售的情況;檢查售價偏低有無正當理由,是否將應稅商品用于換取生產、消費資料等。
(二)銷售收入變動率彈性系數異常
計算公式:指標值=存貨周轉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
存貨周轉變動率=本期存貨周轉率÷上期存貨周轉率-1
銷售收入變動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
(三)納稅人固定資產變動率與銷售收入變動率彈性系數異常
計算公式:指標值=固定資產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
固定資產變動率=(本期固定資產期末值-上期固定資產期末值)/上期固定資產期末值。
銷售收入變動率=(本期銷售額-上期銷售額)/上期銷售額。
問題指向:正常情況下兩者應基本同步增長,彈性系數應接近1。
(1)當彈性系數大于1,且兩者相差較大,兩者都為正時,可能存在企業少報或瞞報收入問題;二者都為負時,無問題。
(2)彈性系數小于1,二者都為正時,無問題;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
(3)當彈性系數為負數,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后者為正前者為負時,無問題。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