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財務分析是指利用會計、報表等一系列特殊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的相關融資活動進行分析和評價,如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增長能力等。
就其定義而言,財務分析是基于財務資料(基礎),運用專業技術(手段),分析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目標),最后從財務的角度作出結論,并提出合理建議。由此可見,財務分析實際上是管理會計的一部分。
剛進入職場,許多同學都非常渴望財務分析的工作,感覺很高,聽名字就是管理崗位,所以要到處找專業書,要考財務分析員,到處找專業類書籍。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在具體學習或開始撰寫財務分析報告前,我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幾點,以免走入誤區。
從事金融分析工作,但金融分析職位不多。
國內大多數企業沒有專業財務分析職位,管理會計職位也不少,財務分析會計,預算管理,報表會計,內部審計等,都是鮮見。一般說來,財務分析是從某一財務管理職位上兼職,公司規模大了也許是主辦會計兼職,公司財務經理甚至財務總監兼了也不足為奇。
本人覺得這很正常,財務分析是基于對財務信息的掌握,平時各個方面的資料了解得越多,分析就能和企業實際相結合,分析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與之相反,平時不做帳目,不編制表格,不參與其他財務管理工作,到時就拿來財務報表,用EXCEL編制一打表格,計算出幾十個財務指標,再加上各種色彩圖表,這一切都可以說是一份財務分析報告,但卻不如公司管理層所需的財務分析報告。
一般情況下,管理層有這個需求,可能是為了面子,別的公司都有,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做;也許是為了上級主管的要求,國企方面提出了這個要求,集團公司要下決心了解下級單位也要提供。自然地,我認為大部分公司確實存在這種需求,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公司的財務分析最終都變成了面子工程,為了分析而分析,脫離了客觀現實。以上觀點僅代表小編個人見解,歡迎翻閱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