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大趨勢下,隨著企業財務轉型發展,傳統的財務分析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精細化運營的需要,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財務分析開始向經營分析轉型。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包括很多的財務主管、財務總監,都不能理解自己做的財務分析和經營分析有什么區別。
經營分析說白了不就是財務分析嗎?企業里已經有了財務分析,為什么又單獨提出來經營分析的概念?經營分析報告和財務分析報告,又有什么不一樣的?
經營分析和財務分析的關系
其實經營分析和財務分析,是分不開的。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從下面4個角度去理解。
0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財務人員在做財務分析的時候,不能光看一個財務指標,要去結合業務的實質。當財務分析深入到業務一線的業務實質,理解了數據背后的故事,就是延伸到了經營分析。
而經營分析的起點,是從業務出發,最后落到財務分析上。做經營分析,就必須要有能力把分析結果抽象化到對財務指標的影響上,因為經營分析人員向上匯報的時候,其實是落到了財務數據上。
舉個例子,某一制造業公司一個舊客戶丟失,下級人員向經理匯報情況。
小王:“有一個舊客戶購買了競爭對手的產品,下半年的任務可能會完不成,我們需要重新開拓新客戶。”
小李:“有一個舊客戶購買了競爭對手的產品,導致下半年的營業額跌1%,利潤跌20%。”
如果按照小王的說法,只說丟了一個客戶,經理會想:“我有100個客戶,我還差這一個舊客戶嗎?”但是,如果按照小李的說法,這個客戶的丟失造成了利潤跌20%,經理又會怎么想?
這就是經營分析。如果你不會把分析結果落到財務指標上,不向領導匯報對收入的影響是多少,對利潤的影響是多少,你就不能引起領導的重視,那你需要的資源和支持,就很難贏得。
所以經營分析跟財務分析的第一個要點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你做財務分析的時候,你一定要逼著自己去了解業務實質;當你做經營分析的時候,你一定要去思考這件事情給公司財務方面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02經營分析是財務分析的專項分析
財務分析是發現問題,而經營分析是就財務分析的問題,進行的專項分析。
財務分析是有固定的格式和內容的。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現在,不論行業,財務報表的指標比率都是有一樣的標準公式。而經營分析沒有,因為經營分析是針對財務分析發生的問題偏差,重大偏差做的專項分析。
舉個例子,某企業的運費超預算。假設運費比收入,預算7個點,但實際情況是9個點,超過了預算偏差。再看利潤表,發現銷售沒問題,毛利潤沒問題,銷售費用也沒有問題,就只有運費超預算。
那這個時候做經營分析,就不再需要挨個進行分析了,只需要針對運費這一個問題點,去做專項分析。
03經營分析解決問題
財務分析是發現問題,而經營分析解決問題。財務分析比較偏向于后臺運作,發現問題之后匯報,不負責解決問題。因為大家普遍的認識里,解決問題是業務人員的工作。但是經營分析不一樣,如果經營分析不負責解決問題,那經營分析前面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白做。
我們實際在做經營分析的時候,第一步收集數據,然后針對數據差異做訪談,訪談結束之后進行驗證,驗證訪談人員的語錄是否真實或者是否全面。做這些事情的過程,就是發現真正的原因,或者說找到問題根因的過程。
找到根因之后,我們需要和業務人員一起想方設法找到對策,解決問題。這些事情做完之后,才能形成經營分析報告,才算完成了經營分析。
04經營分析是CEO工程
財務分析是CFO工程,而經營分析是CEO工程。
經營分析要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主角是業務部門。那么財務部門的業務財務在做經營分析的時候,很難叫得動業務部門。這個時候經營分析要繼續做下去,財務人員要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讓企業的CEO對經營分析重視起來。
如果企業的CEO沒有意識到經營分析的重要性,那業務財務的經營分析就很難做不下去,甚至極有可能做著做著就退回到財務分析。
所以,當企業的財務部門的業務財務想要將工作出色的完成,就要給企業的CEO做好參謀, 展現出自己的價值。這樣企業的CEO才會公開表示支持,而不是讓財務部門單方面去做這件事情。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