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酒店業普遍采用比率和統計方法作為比較、計量和報告的基礎,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對這些比率和統計數據有明確的定義。因此,便于理解,同時也使不同酒店的相關比率和統計數據之間具有可比性。
一、比率分析
酒店發布的財務報表包含相當多的信息,因此,簡單地審視報表中的數字和事實并不能對其中的信息進行徹底的分析。財務報表使用者需要理解報表中的數字和事實,從中得出能反映酒店財務和經營狀況的信息,并進行比率分析,比較財務報表中報告的相關信息。比率為兩個數字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數學表達方式。
比率只有在與有用的標準比較時才有意義,此標準包括:
※ 其他酒店和行業平均值
※ 上期的相應比率
※ 計劃的比率目標
比率分析有時非常有用,但比率只是一個指標,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不能反映實際存在的問題。在與預算標準或行業平均值等比較的過程中,當數據發生顯著變化時,比率分析只能表明可能存在的問題。
酒店業
1、與其他酒店和行業平均的比較
與其他酒店或行業平均財務業績的比較頗有價值,但在將某個酒店與整個行業、競爭對手、可比較組或同類型酒店的平均業績水平進行比較時,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應把與本酒店有類似規模、經營年限、位置、收入組合、營業點類型、所有權結構、管理、設施與服務、提供的客用品等酒店數據作為基準,特別注意上述基準的可比較性及基準影響每個收入與費用科目的程度。
與其他酒店和行業平均的比較所反映的數據應該是平均數而非標準,酒店希望超過平均盈利水平并達到更低的費用比率。
2、與前期或預算的比較
與整個行業、競爭對手或可比較酒店數據的比較,有益于基準的建立,對各酒店業績或與計劃目標(預算中反映的目標)之間的比較也更有效。
二、分析方法:固定或可變
對前述比率、數據的比較分析有多種方法和途徑,采用何種方法最為合理,則取決于項目本身是固定收入、費用還是可變收入、費用。
1、固定項目
固定項目包括固定收入和固定費用,是指合同、協議約定的固定收入、費用項目或涉及到第三方跨一定時段(通常為一年)的收入、費用項目。酒店業務量對固定收入、費用的大小影響甚微。
例如:固定費用包括財產/責任險、財產稅、年度基本工資的支出,固定收入包括餐廳的租金收入及出租酒店經營場地所獲取的收入。
2、可變項目
可變項目包括可變收入和可變費用,是指由酒店經營業務量所驅動的收入、費用。
3、半可變項目
例如:客房部門的人工成本既包括固定部分(如管理部門人員的薪水),又包括可變部分(如客房服務員的工資)。
三、計算和比較的方法
分析酒店業數據最常用的計算方法如下:
1、客房出租數
2、可用房
3、收入百分比
4、總金額
四、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度量的是酒店債務融資的規模,反映了酒店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
五、資產管理比率
資產管理比率度量的是管理層對酒店資源的利用效率,管理層可以通過向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為所有者創造收益。
六、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反映了酒店在實現所有者及債權人盈利預期上的效率。
1、每間可使用客房的營業毛利
GOPAR反映了酒店通過提升銷售額、控制營運成本來實現利潤的經營管理能力,而提升銷售額、控制營運成本是酒店管理最直接可操控的創收手段。
GOPAR的公式如下:GOPAR =營業毛利/可使用客房數
GOPAR在比例基礎上計算得出,因而可用于比較競爭對手或可比較酒店內部的營業毛利。GOPAR在扣除任何管理費之前計算得出,故該比率能用于第三方管理公司經營的可比酒店和所有者經營的酒店之間的比較。
2、營業毛利邊際利潤率
該比率是另一種度量管理層通過促進銷售和控制直接營運費用來創造利潤的總體能力的指標。其通過將營業毛利除以收入總額而得出:營業毛利邊際利潤率=營業毛利/收入總額
注意:在只比較可比酒店之間的營業毛利邊際利潤率時應謹慎,因為收入組合會影響這些邊際利潤率。
七、營運能力比率
營運能力比率用于幫助所有者和管理層分析酒店的營運情況,這些比率將收入和費用聯系起來,在與預算或計劃比率目標以及其他酒店和行業平均比較之后作控制之用。
1、整體平均房價
整體平均房價反映了酒店每間入住客房的平均房價。
計算方式如下:整體平均房價=一定期間的客房收入總額/該段時間的入住客房數量
2、客源劃分平均房價
為方便分析,許多酒店均為每個客源劃分(散客客房、團體訂房、合同訂房)計算了平均房價。每個客源劃分的平均房價反映了每個客源劃分入住客房的平均房價,計算方法是用特定客源劃分一定期間的客房收入除以該客源劃分期間入住的客房數量。入住客房包括已經支付房價的入住房和基于促銷或合同而入住的客房,免費客房不包括在內。每個客源劃分平均房價=客源劃分客房總收入/客源劃分入住客房數量
3、每間可用房的客房收入
每間可用房的客房收入度量的是一定期間實現的酒店客房收入相對于可用房的收益率。REVPAR受入住率和整體平均房價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能用于比較不同階段的業績或實際與預算的業績。此外,因為客房收入根據酒店客房的數量分攤,所以還能用于與競爭對手或可比酒店之間的比較,計算方法如下:REVPAR=客房收入總額/可用房數量
4、每間可用房的收入總額
每間可用房的收入總額(總的REVPAR)度量的是一定期間實現的酒店收入總額相對于可用房的收益率。總的REVPAR能用于度量自上期以來收入總額發生的變化情況或用于比較實際與預算的業績。
該指標更好地反映了酒店的收益率或增長率,其計算方法如下:總的REVPAR=收入總額/可用房數量
八、客房統計和入住率
客房入住率度量的是客房部門銷售主要產品的成功程度。為計算基本的入住率,在整個計算期間須保留各種客房的統計數據。
(1)客房總數
酒店可出售或不可出售的客房(鑰匙)總數包括不可租賃客房、入住客房總數和空房。
(2)隨季節關閉的客房
如酒店的營運由于季節需求模式的原因而連續關閉30天以上,這段時間的客房應該排除在年度可銷售客房數量之外。
(3)長期關閉客房
非任意決策而連續關閉6個月以上的客房,包括由于颶風、地震或火災而損壞的客房。
(4)酒店永久自用客房
酒店員工連續使用6個月以上的,排除在可銷售客房數量之外的客房(比如經理的公寓)。
(5)不可租賃客房總數
不可租賃客房總數包括季節關閉、長期關閉和酒店永久自用的客房。
(6)可用房入住客房數量
客房總數減去不可租賃客房總數。
(7)散客入住客房
散客入住的客房總數包括已經支付房價的客房和基于合同或促銷而提供的免費入住的客房。
(8)團體入住客房
團體(10個客房以上)入住的客房總數包括已經支付房價的客房和基于合同或促銷而提供的免費入住的客房。
(9)合同入住客房
基于特定合同(一般是長期性質,即數周或數月)而提供給客人的客房總數,包括已經支付房價的客房和基于合同或促銷而提供的免費入住的客房。
(10)免費入住客房
免費提供給任何客人的客房,它基于營銷目的,但是與現有的合同無關。免費客房既包括免費提供給業主、員工、招待旅游人員、朋友和家庭的客房,也包括酒店短期使用的客房(如員工重新安置、值班經理等)。
(11)入住客房
散客、團體和合同客人入住的客房總數。
(12)入住客房總數
散客、團體、合同客人和免費客人入住的客房總數。
(13)入住率入住率=入住客房/可用房 * 100%
(14)空房
空房指可用客房總數減去入住客房總數。空房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未入住客房:可以銷售但尚未付費或免費客人入住的客房。
▲ 損壞客房:由于裝修或臨時錯誤、問題而從可銷售客房中移除的、不能入住小于6個月的客房。
▲ 臨時關閉客房:基于任意決策而排除在可銷售客房之外的小于6個月的客房。
(15)散客入住百分比散客入住百分比=散客入住客房/可用房 * 100%
(16)團體入住百分比團體入住百分比=團體入住客房/可用房 * 100%
(17)合同入住百分比合同入住百分比=合同入住客房/可用房 * 100%
(18)免費入住百分比合同入住百分比=合同入住客房/可用房 * 100%
(19)散客客人人數
散客客人人數是指散客的客人總數。
(20)團體客人人數
團體客人人數是指團體成員出行的客人總數。
(21)合同客人人數
合同客人人數是指通過特定合同而入住客房的客人總數。
(22)免費客人人數
免費客人人數是指免費入住的客人總數。
(23)客人總數
客人總數是指臨時客人、團體客人、合同客人和免費客人的總數。
(24)每間客房的客人人數每間客房的客人人數=客人總數/入住客房總數
(25)多人房總數
多人房總數是指一人以上付費或免費客人入住的客房數量。
(26)多人入住率多人入住率=多人房總數/入住客房總數 * 100%
(27)登記客房數
登記客房數是指付費或免費登記的客房數量。
(28)平均入住時間平均入住時間=入住客房總數/登記客房數
注意:上述指標和比率定義中的“客房”等于“每房每晚”。
九、食品與飲料統計
餐廳
下面簡述了酒店財務報告中包含的食品與飲料統計信息的類型:
1、餐廳
● 座位數量
● 就餐時間統計
● 飲料收入占食品收入的百分比
● 每個座位的食品與飲料綜合收入
2、酒廊
● 座位數量
● 每個座位的收入
3、客房送餐服務
● 每間入住房的收入總額
4、宴會
● 總面積
● 每平方英尺的宴會收入
● 人數和平均消費水平統計
5、存貨周轉和現有存貨天數
對食品和飲料存貨的計算如下:
(1)存貨周轉率每月食品(飲料)存貨周轉率=每月食品(飲料)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2)現有存貨天數現有存貨天數=本月天數/存貨周轉率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