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現場推進會,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策部署和對標提升行動工作安排,總結交流優秀管理標桿的做法經驗,對深入開展對標提升行動進行再部署、再推進。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出席會議并強調,將促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管理變革。
去年9月,國資委全面部署中央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提出將用2~3年的時間,推動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重點企業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部分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國資委明確將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個領域,作為對標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
距離全面部署已過去一年時間,近期國資委組織開展了管理“三個標桿”創建行動,從基層企業、管理領域和集團公司三個層面,選樹出200個標桿企業、100個標桿項目和10個標桿模式,從“點、線、面”全方位展示了基層企業管理實踐、專業領域管理方法和集團整體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學習借鑒意義和復制推廣價值。
翁杰明在本次推進會上表示,當前對標提升行動時間過半、任務過半,進入推動落實的關鍵階段。根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重點任務考核方案,到今年底前,對標提升清單目標完成率要達80%、重要分子公司要實現全覆蓋,確保取得實際效果。
翁杰明強調,要更加注重運用先進管理方法、優化管理流程、深化組織變革和推進機制創新,打造一批高效協同、效益突出的管理項目;切實在系統集成、融合創新和深化提升上狠下功夫,形成一批影響力大、示范性強、引領帶動能力突出的優秀管理模式。“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度融合,促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管理變革。”翁杰明說,還要結合項目實際對現有流程進行系統全面診斷,最大程度消除低效冗余管理環節,深入推進流程再造,努力構建高度柔性、反應敏捷、開放協同、智慧高效的管理鏈條。
針對“對標行動”,多位國內專家學者發表了看法,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主席、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張志學認為,管理標桿揭示了國有企業的優秀實踐:以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進步,以體系構建發展組織能力,以卓越運營提升企業競爭力,以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市場需求,以整體實力支撐社會發展。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王永貴表示,本次活動涌現出的一批以“強芯、賦智、轉型、融合”等為代表的標桿企業、標桿項目和標桿模式特別值得中國學者進一步挖掘和提煉,值得更多的企業管理者學習與借鑒。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