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非財務指標的變化,最終也會在財務報表上體現。所以,財務人員要學會邏輯推理,做分析要有一個企業“整體”概念。
1,財務人員要學會邏輯推理
財務人員要學會邏輯推理,融會貫通,把看似獨立、單個的事件聯起來看(connect the dots),并把握全局視角(have abig-picture view),找出事情背后隱藏的東西。
事實上,有些報表上的數字是可以相互印證的,從不同的角度詢問多個部門,可以對同一個事項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們再來說件真實的事情。
財務數據分析師招生辦公室-派凱學堂-配圖
2,臨時工增加會影響銷售凈毛利嗎?
有一次,我在分析工資成本的時候發現,某個銷售區域的工資福利支出比預算以及上一年多了很多。進一步分析發現,主要的差異來自該區域的倉庫。
我去詢問該區域的營運總監,他回答說:“對啊,我們這個月請了很多臨時工,幫忙把倉庫整理了一下,因為我們的倉庫一直缺少人手,有大半年的時間都沒有認真整理和盤點了。所以,這個月我們請了一家勞務外包公司,對倉庫專門做了徹底的清理,因而多出了很多臨時工的人工費用。但這部分超支是我親自申請且經CFO和CEO批準的。”
當我做完了工資的分析之后,我又想到,既然是整理倉庫,也就是將倉庫的貨物清點、重新排列、上架,與此同時肯定會產生盤點結果。如果有碰到已經無法出售的貨物、已經損壞的貨物或者庫存清單上的貨物丟失等,勢必計入庫存盤虧和損耗。
所以,該區域的庫存盤虧和損耗(inventory write-off)這個月一定不會少。去明細賬上一查,果然如此,通常庫存盤虧損耗基本上占銷售額的0.3%~0.5%,而這個月他們的庫存盤虧損耗達到了該區域銷售額的0.8%,比平時多了一倍。這些庫存盤虧和損耗是作為產品銷售成本的一部分入賬的,由于金額相當大,所以同時也影響到該區域這個月的銷售凈毛利。
3,財務分析要有企業“整體”概念
清算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清理預提費用、集中支付應付賬款等行為,都會影響到不止一個會計科目、一張會計報表,同時也會涉及多個財務比率的變化。當有類似的行為發生時,財務分析人員要關注它們對財務整體結果的影響。
還有很多非財務指標的變化,最終也會在財務報表上體現。
比如:企業的客服部門每個月都抽樣調查客戶滿意度。當對于某個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客戶滿意度下降時,該產品的銷售額往往也會下降,退貨也會增多。
同時,已出售的產品相應的報修增加,維修成本也會增多。如果該產品質量的下降是由于某個供應商供應的零件質量有問題,那么,原材料的損耗報廢也會增加。如果將該原材料退回去,可能還會有相應的檢測、整理、倉儲、搬運等費用的出現,真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財務分析人員做分析要有一個企業“整體”(a big picture)的概念,而不是僅僅囿于一隅,只看到一個方面的數字變化,應該關注和它相關聯的其他財務數據甚至是非財務數據的變化。往往一件小事就可以帶動多個報表的多項科目的變化。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