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企業的財務分析,市面上的圖書有很多的指標進行財務分析,但是很多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真正有作用的并不多。所以如何真正做好財務分析,其實也沒有很多參考,我想得是,盡量的多看別人的是怎么分析的,然后再整理成自己的。
每個企業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比如在波士頓矩陣中,根據企業市場占有率增長情況和相對競爭地位,將企業分為,金牛,瘦狗,明星,問題企業。對于金牛和明星類的企業,基本不存在企業生存問題。對于存在生存問題的企業,其財務分析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這個篇章主要從瘦狗及問題企業進行討論。
對困難企業,首先需要保證能夠活下去,對于財務而言更是首先要弄明白企業如何生存、靠什么生存。為此必須首先要弄清楚企業每月需要固定花費多少錢,企業又能掙回多少錢,看看企業收支缺口有多大。對企業生存狀況了解清楚以后,再對有可能的增收與節支項目進行研究,看看如何能將企業收支缺口打平,從而提出企業擺脫困境的措施。
可以首先將各單位按是否掙錢進行分類,分為費用類部門和經營類部門。經營類部門內部的各種成本費用,實際上就作為了變動費用處理。通過以上處理,使得收入和支出結構很清晰,區分為變動成本及固定成本。而后在從收入及支出開始著手,是采取增加收入還是節省開支來入手。
對于如何來增加企業的盈余,大家初始印象首先想到增加收入,但節省成本同樣能夠增加企業的利潤,對于不同的類型企業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固定成本占比較大公司,變動率較低的公司,更應該增加收入的策略。變動成本率較大的公司,通常應該降低成本的策略。雖然增加收入和減少成本都能夠減低成本,但各自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很多互聯網公司,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但是其產品的成本變化根本就做不到互聯網公司的低變動成本,比如部分軟件開發公司,其軟件產品中,固定不變的部分較少,很多項目需要較多的開發,其變動成本較高。這時候,通過增加收入的策略行不通,收入增加,其成本增加也較多。所以更應該通過減低成本,減低產品中的變動成本。
其實要做好預測,做預測,往往應用簡單的數據類推、總體趨勢類推。這種預測往往看似有邏輯,實則同算命差不多。實事求是的預測,應該就所要預測的數據,認真分析影響其形成的各種基本因素,學術上稱為驅動因子,并預計各個基本驅動因子的可能數值,最后形成對該數據的預測。如差旅費預計,首先要確定去哪里、幾個人;然后,又進一步分為住宿費、交通費、餐費等;而單就住宿費,又需進一步明確,幾個人、住幾天、住宿標準……只有分析到具體的驅動因子,這樣出來的預測數據,才是可靠能用的數據。
所以對于項目要深入到實際過程中,對于過程中的人員及成本進行精確地配比,做好細致的成本分析。
財務數據分析師CFDA(China Financial Data Analyst)
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頒發,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的學員將同時獲得商業數據分析證書,該證書是由人社監制,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簽章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通過CFDA課程的學習,企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分析方法,結合企業財務數據,構建數據模型,對公司整體經營狀況進行評估,向管理層和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